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快板  拼音:kuài bǎn
一种曲艺。表演者通常自击竹板和节子,按较快的节奏念诵唱词。基本用七字句,押韵,或间以说白。
《國語辭典》:无可不可(無可不可)  拼音:wú kě bù kě
1.形容感激、喜悦的样子。《红楼梦》第二三回:「惟宝玉听了这谕,喜的无可不可。」
2.无所谓。如:「这件事对我来说,真是无可不可。」
《漢語大詞典》:迅动(迅動)
谓心性敏感,容易激动。南史·王昙首传:“ 寂 ( 王寂 )字 子玄 ,性迅动,好文章。读《范滂传》,未尝不叹悒。”
《漢語大詞典》:掀拳裸袖
高举拳头,卷起衣袖。表示心情激动。二刻拍案惊奇卷八:“众女掀拳裸袖,各欲争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行酒之间,説着许多豪杰勾当,掀拳裸袖,只恨相见之晚。”
《漢語大詞典》:心头撞鹿(心頭撞鹿)
心里像有小鹿在撞击。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水浒传》第一○一回:“ 王庆 看到好处,不觉心头撞鹿,骨软觔麻。”亦作“ 心头鹿撞 ”。 梁羽生 《江湖三女侠》第八回:“这托名 李双双 的文弱少年果然是 吕四娘 ! 唐晓澜 又喜又惊,心头鹿撞,跳个不停!”
《国语辞典》:心潮澎湃  拼音:xīn cháo pēng pài
心绪如潮水不断在撞击。形容心情非常激动。如:「他一听到这噩耗,心潮澎湃,难以平息。」
《国语辞典》:怒气冲发(怒气冲发)  拼音:nù qì chōng fā
形容极度愤怒、激动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五一回:「周瑜怒气冲发,金疮崩裂,以致口中喷血。」
分类:愤怒激动
《国语辞典》:莫知所为(莫知所为)  拼音:mò zhī suǒ wéi
形容情绪激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晋书。卷七六。王廙传》:「是时温将废海西公,百僚震慄,温亦色动,莫知所为。」《元史。卷一三六。哈剌哈孙传》:「三月朔,列牍请署,后决以三月三日御殿听政,乃立署之,众大喜,莫知所为。」也作「莫知所谓」。
《国语辞典》:莫知所谓(莫知所谓)  拼音:mò zhī suǒ wèi
形容情绪激动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太平广记。卷一二五。李生》:「士真愈不悦,瞪顾攘腕,无向时之欢矣。太守惧,莫知所谓。」也作「莫知所为」。
《国语辞典》:拍手打脚(拍手打脚)  拼音:pāi shǒu dǎ jiǎo
又拍手又打脚,形容情绪兴奋、激动。《红楼梦》第四一回:「众人笑的拍手打脚,还要拿他取笑。」
《国语辞典》:面红过耳(面红过耳)  拼音:miàn hóng guò ěr
整张脸红到双耳。形容因激动、窘迫、羞愧而满脸通红的样子。《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公子被他问的张口结舌,面红过耳,坐在那里,只管发怔。」《文明小史》第二一回:「说得清抱面红过耳,没话讲得,只得同到城里。」
《国语辞典》:情不自堪  拼音:qíng bù zì kān
情感激动得无法承受。《太平广记。卷四七五。淳于棼》:「生捧书悲咽,情不自堪。」也作「情不自胜」。
《国语辞典》:情不自胜(情不自胜)  拼音:qíng bù zì shēng
情感激动得无法承受。南朝宋。明帝〈罪始安王休仁诏〉:「追寻悲痛,情不自胜。」也作「情不自堪」。
《国语辞典》:群情激愤(群情激愤)  拼音:qún qíng jī fèn
形容群众的情绪激动愤慨。如:「当年日本窜改历史的事情传开来,海内外中国人莫不群情激愤,同声谴责。」
《国语辞典》:攘袂扼腕  拼音:ráng mèi è wàn
捲起衣袖,紧握手腕。形容愤怒、激动的样子。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一五。不可为已甚》:「神龟之间,张仲瑀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预清品,一时武人,攘袂扼腕,至无所泄其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