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清算  拼音:qīng suàn
1.澈底整理计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六回:「这笔款子等你的爸爸死了,就本利一律清算归还。」
2.泛称一切事结束时所作的最后总评。如:「这些年来我受的委屈,也该好好清算了。」
《国语辞典》:国际清算银行(国际清算银行)  拼音:guó jì qīng suàn yín háng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为了清理赔款及战争债务,于西元一九三○年正式成立的银行。行址设于瑞士巴塞尔。其业务迭有变化,但主要功能仍在促进主要财政及工业化国家中央银行间的合作。
《漢語大詞典》:公司清算
公司在解散过程中,了结公司债务,并在股东间分配公司剩余资产,最终结束公司的所有法律关系的行为。中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自行解散,应由股东或股东大会确定的人选组成清算组。清算组在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时,应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漢語大詞典》:划拨清算(劃撥清算)
即转账结算。也称非现金结算。通过转账结算方式清算由于商品交易、劳务供应等所发生的债权债务。
《漢語大詞典》:理算
(1).犹治理,署理。元史·世祖纪十二:“召 江淮行省 参知政事 忻都 赴闕,以户部尚书 王巨济 专理算 江淮省 。”元史·世祖纪十二:“辛巳,詔遣尚书省断事官 秃烈羊呵 理算 云南 。”
(2).犹核算,计算。元史·选举志三:“凡迁官之法……其理算论月日,迁转凭散官,内任以三十月为满,外任以三岁为满,钱穀典守以二岁为满。”元史·选举志四:“军官转入民职,已受宣敕不曾之任者,拟自准定资品换授,从礼任月日为始,理算资考陞转。”
(3).审理;清算。《元典章·刑部十一·强窃盗》:“如拿获招了呵,依着他招了的理算。”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年:“ 阿尔哈雅 掌兵民之权……其威权不在 阿哈玛特 下,宜罢职,理算其党,虽无所染者,亦当迁移他所,勿使久据 湖广 。”
《漢語大詞典》:公单(公單)
(1).旧 中国 上海 钱庄在票据清算过程中用以划抵款项的凭单。凡钱庄持有应向他庄收款的票据,当日不能取现,只能分送各庄,领回“公单”。人欠收进公单,欠人发出公单。每晚,各庄集中在汇划总会凭单进行轧算,称为“轧公单”。
(2).旧 中国 上海 银行业同业公会联合准备委员会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该会凭各银行缴存的房地产、货物、外币证券及国外存款、现金币或现金条等财产,照评价七折,发给三种凭证,其中一种称公单,占四成,可代替现金,流通市面。
《國語辭典》:结算(結算)  拼音:jié suàn
决算、核算。如:「会计年度一到,各公司行号都忙著结算帐目。」
《漢語大詞典》:攒帐(攢帳)
亦作“攅帐”。 结帐,清算帐目。《金瓶梅词话》第六十回:“那日新开张,伙计攒帐,就卖了五百餘两银子。”《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明日三十日,我叫小廝来攅帐,交与你,随你交付与 六姐 ,教他管去。”
《國語辭典》:结帐(結帳)  拼音:jié zhàng
结算帐目。如:「点菜后,请先结帐。」也作「结账」。
《漢語大詞典》:反霸
(1).指反对霸权主义。《世界知识》1982年第1期:“从世界全局来看,联合反霸是大势所趋。”
(2).指土改运动中清算恶霸地主的罪行。
《國語辭典》:外汇(外匯)  拼音:wài huì
依据台湾《管理外汇条例》第2条规定,外汇系指外国货币、票据及有价證券。
《漢語大詞典》:覆算
覆核帐目。喻指清算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母闻之,面色灰死,大駡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
《漢語大詞典》:算总账(算總賬)
把许多账目积聚在一起来计算。比喻把事情的是非得失集中在一起加以总结或对各种错误事后进行总清算。《解放日报》1942.4.11:“批评必须适时、直接,当时不说,事后算总账的办法是不好的。”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一:“从长远观点来看,前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几十年后算总账是划不来的。”
《国语辞典》:公司法  拼音:gōng sī fǎ
规范公司组织、设立、经营、解散、清算以及其他对内、对外关系的法律。
《国语辞典》:赤色中国(赤色中国)  拼音:chì sè zhōng guó
共产党的标志多用赤色,且以各种斗争、清算为屠杀迫害的手段,故称共产党占据下的中国大陆为「赤色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