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自性清净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藏之一。
【三藏法数】
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从无始已来,三智四德,具足无缺,烦恼垢缠,不能染污,是名自性清净藏。(三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四德者,常德、乐德、我德、净德也。)
如来所说清净调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寂调音所问经之异名。
大乘十种清净禁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见文殊千钵经五。
身清净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清净之一。(参见:清净)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三种清净之一。
【三藏法数】
谓修学般若菩萨,心既清净,再后受身,常得化生,是名身清净。
【三藏法数】
身清净者,谓澡浴身体,垢秽既除,则身体清净也。
金刚清净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之略名。
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一卷,失译。说初修百三昧终入金刚三昧而成佛者。
庄严清净藏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大日如来三世无碍力与如来加持不思议力之二力所依藏也。大日经三曰:「尔时世尊复住三世无碍力,依如来加持不思议力,依庄严清净藏三昧。」义释八曰:「如世间众生种种身口意业皆依于心,毗卢遮那亦尔。一切三世无碍智力,一切神变加持不思议力,依庄严清净藏也。」三世无碍力为自證,如来加持力为化他,庄严清净三昧为字门菩提心之体,谓内證与外用之一切事业以为所依而转也。
国土清净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三十一愿。愿极乐国土之清净者。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舍念清净地
【佛学大辞典】
(界名)三界九地之第五,第四禅天也。(参见:九地)
【三藏法数】
舍念清净地者,即色界四禅天也。谓此天舍二禅之喜,及三禅之乐,心无憎爱,一念平等,清净无杂。住于此定,空明寂静,万像皆现也。
九地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名九有。以欲界为一地,色界及无色界各分为四地也。一欲界五趣地,二离生喜乐地,三定生喜乐地,四离喜妙乐地,五舍念清净地,六空无边处地,七识无边处地,八无所有处地,九非想非非想处地。欲界五趣地者,或名五趣杂居地。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及天之五趣等为散地,并有欲故,合为一地。离生喜乐地者,即色界初禅,与寻伺即觉观相应,已离欲界之苦,而生喜乐,故立为一地。定生喜乐地者,即色界第二禅,已无寻伺,从定生喜乐,故为一地。离喜妙乐地者,即色界第三禅,离前喜贪,心悦安静,有胜妙之乐,故为一地。舍念清净地者,即色界第四禅,离前喜乐等,清净平等,住于舍受正念,故为一地。空无边处地者,为无色界之第一定,厌色而住于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地者,为无色界之第二定,住于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地者,为无色界之第三定,住于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地者,为无色界之第四定,住于非想非非想处定,故各立为一地。其中后四地,乃所谓四无色界,其名称别无所异。前五地,据杂阿含经十七之说,立其名目。彼文曰:「云何食念?谓五欲因缘生念。云何无食念?谓比丘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是名无食念。云何无食无食念?谓有觉有观息,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第二禅具足住,是名无食无食念。云何有食乐?谓五欲因缘,生乐生喜,是名有食乐。云何无食乐?谓息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是名无食乐。云何无食无食乐?谓比丘离喜贪,舍心住,正念正知,安乐住彼圣说舍,是名无食无食乐。云何有食舍?谓五欲因缘生舍,是名有食舍。云何无食舍?谓彼比丘离喜贪,舍心住,正念正知,安乐住彼圣说舍,第三禅具足住,是名无食舍。云何无食无食舍?谓彼比丘离苦息乐,忧喜先已离,不苦不乐舍,净念一心,第四禅具足住,是名无食无食舍。」亦见大毗婆沙论三十一,俱舍论二十八等。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九有。三界共有九地,其中欲界佔一地,其他色界和无色界各佔四地,即五趣杂居地、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以上九地,因皆贪著境界,不肯离去,所以叫做地。又因为是从有漏业因所得来的果报,所以又名九有。
【佛学次第统编】
三界分别说之,可为九地。九地者:谓欲界五趣杂居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共为九也。地有持载之义,众生依之而住。此之九地,从忉利天已下及四趣,皆为地居。夜摩已上以至非非想天,皆为空居。从所依处得名,故皆言地也。
一、五趣杂居地 五趣者,即欲界六天、人、饿鬼、畜生、地狱也。本该六趣,以阿修罗通于诸趣,故但言五。杂居者,五趣虽果报苦乐不同,总居于欲界故也。
二、离生喜乐地 离生喜乐地者,即色界初禅天也。谓此天已离欲界欲恶之法,得觉观禅定,身心凝静,而生喜乐。住于此定,一切苦恼,皆不能逼也。
三、定生喜乐地 定生喜乐地者,即色界二禅天也。谓此天已离初禅觉观动散,摄心在定,澹然凝静,而生胜定喜乐。住于此定,如人从暗室中出,见日月光明,朗然洞彻也。
四、离喜妙乐地 离喜妙乐地者,即色界三禅天也。谓此天已离二禅天喜之踊动,因摄心谛观,泯然入定,而得胜妙之乐。住于此定,乐法增长,遍满身中也。
五、舍念清净地 舍念清净地者,即色界四禅天也。谓此天舍二禅之喜,及三禅之乐,心无憎爱,一念平等,清净无杂。住于此定,空明寂静,万像皆现也。
六、空无边处地 空无边处地者,即无色界第一天也。谓此天厌色界色质为碍,不得自在故,以功用行,灭一切色相,而入虚空处定。住于此定,其心明净,无碍自在也。
七、识无边处地 识无边处地者,即无色界第二天也。谓此天厌空处无边,转心缘识,与识相应,心定不动,三世之识,悉现定中。住于此定,清净寂静也。
八、无所有处地 无所有处地者,即无色界第三天也。谓此天厌空处无边,识处三世,流转无际,舍此二处而入无所有处。住于此定,怡然寂静,诸想不起也。
九、非非想处地 非非想处地者,非前识处之有想,非无所有处之无想,即无色界第四天也。谓此天厌无所有处如痴,故舍之而入非非想处定。住于此定,不见有无相貌,泯然寂绝,清净无为也。
清净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离恶行之过失,离烦恼之垢染,云清净。
【佛学常见辞汇】
1。离恶行的过失,断烦恼的垢染,叫做清净,这是障尽解脱的离垢清净。2。指超诸善恶无对待的清净,这是性净解脱的自性清净。
【三藏法数】
谓奉佛供僧之食,当使精洁,无有荤秽,是名清净。
【三藏法数】
谓此涅槃之理,安住清凉,诸障悉净,故曰清净。
清净人
【佛学大辞典】
(杂名)佛之尊号。易行品曰:「诸佛无量劫,赞扬其功德,犹尚不能尽,归命清净人。」
清净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净业所感之净土也。
【佛学常见辞汇】
依净业所感得的清净国土。
清净心
【佛学大辞典】
(杂名)无疑之信心也,又无垢之净心也。中阿含经四十一曰:「清净心尽脱淫怒痴,成就于三明。」胜鬘宝窟上本曰:「清净心,净者信也。起净信之心,又不杂烦恼心,名为净心。」
【佛学常见辞汇】
1。无疑的信心。2。无垢的净心。3。不杂烦恼的心。
清净身
【佛学大辞典】
(杂名)清净之佛身也。法华经云清净光明身。
清净园
【佛学大辞典】
(杂语)寺院十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