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法外施仁  拼音:fǎ wài shī rén
法纪之外,给以宽大处理。《镜花缘》第四十五回:「他既有这功劳,自应法外施仁,免其一死。」《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当朝人最恼的贪官污吏,也还算法外施仁,止于把他革职,发往军台效力。」
《漢語大詞典》:风宪官(風憲官)
指监察执行法纪的官吏。明史·刑法志一:“初詔内外风宪官,以讲读律令一条,考校有司。”《六部成语·吏部》:“风宪官。”注:“风闻奏事执掌法度之官,即御史也。” 章炳麟 《官制索隐》:“今时司法者,有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按察司;行政者,有布政司、知府、知州、知县。此一官而用定名者也。然自其相联相属言之,则前者皆可云风宪官,后者皆可云地方官。”参见“ 风宪 ”。
《國語辭典》:风宪(風憲)  拼音:fēng xiàn
1.风纪法度。《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序》:「爰逮战国,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
2.掌管风纪的官吏。唐。张谓 送韦侍御赴上都诗:「天朝辟书下,风宪取才难。」
3.比喻庄严。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五二出:「到长安日边,果然风宪,九街三市排场遍。」
《漢語大詞典》:顿纲振纪(頓綱振紀)
整顿朝纲,重振法纪。资治通鉴·周显王四十八年:“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 胡三省 注“顿,谓整顿。”
《國語辭典》:胡作非为(胡作非為)  拼音:hú zuò fēi wéi
不顾法纪或不讲道理的任意妄为。《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你我既然要成全这个女孩儿,岂有由他胡作非为、身入空门之理?」《歧路灯》第六五回:「委的没有赌博,小的是经过老爷教训过的,再不敢胡作非为。」
《漢語大詞典》:横行不法
谓不守法纪,放肆妄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福建漳浦县乡民仇教事》:“ 福建 漳浦县 天主教民,平日横行不法,县令又极意袒护,故平民衔恨次骨。”
《國語辭典》:匕鬯不惊(匕鬯不驚)  拼音:bǐ chàng bù jīng
匕,勺子;鬯,香草酿的酒。「匕鬯不惊」指祭祀仪式虽繁杂却匕鬯不失。语本《易经。震卦》:「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后比喻军队军纪严明,能不扰民。
《國語辭典》:劳动教养(勞動教養)  拼音:láo dòng jiào yǎng
大陆地区对违法但又不构成刑责,或不需给予刑事处罚的违法罪犯和少年犯,进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行政措施。
《漢語大詞典》:履理
践行法纪。韩非子·扬权:“左右既立,开门而当。勿变勿易,与二俱行。行之不已,是谓履理也。” 陈奇猷 集释:“履理,谓践行法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