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法理  拼音:fǎ lǐ
1.法律与情理。《书经。吕刑》「惟察惟法,其审克之」句下汉。孔安国。传:「惟当清察罪人之辞,附以法理,其当详审能之。」《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王涣传》:「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
2.法律的原理。如立法立义、法律秩序所包含之各种原理或原则等。《东观汉记。卷一一。张禹传》:「明帝以其明达法理,有张释之风,超迁非次,拜廷尉。」
3.条理,事物的道理。《王充。论衡。骨相》:「非徒富贵贫贱有骨体也,而操行清浊亦有法理。」
4.佛教所阐述的道理。《晋书。卷六五。王导传》:「时有外国沙门名提婆,妙解法理,为珣兄弟讲毗昙经。」
《国语辞典》:法理学(法理学)  拼音:fǎ lǐ xué
泛指研究法的一般原理,例如:一、研究和阐述法的概念、本质、作用、目的的理论。二、研究法与公平、正义、理性、平等、自由、道德、社会和国家等的关系。三、探究法的渊源、分类、效力、解释、适用等方面的问题。
《漢語大詞典》:玄度
(1).月亮。 汉 刘向 《列仙传·关令尹赞》:“ 尹喜 抱关,含德为务,挹漱日华,仰玩玄度。”
(2).玄妙的法理,指佛法。 三国 魏 曹植 《释愁文》:“愿纳至言,仰崇玄度,众愁忽然,不辞离去。” 赵幼文 注:“玄度,妙法之意。” 明 徐嵩 《同周青士留宿真相寺》诗:“相识凭玄度,禪灯一榻幽。”
(3).高尚的襟怀。 清 曹寅 《寄题东园》诗之一:“迴风集羣英,流览畅玄度。”
(4). 东晋 清谈名士 许询 的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刘尹 云:‘清风朗月,輒思 玄度 。’” 刘孝标 注引《晋中兴士人书》:“ 许询 能清言,于时士人皆钦慕仰爱之。”
(5).指所仰慕的清流名士。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此外俗尘都不染,唯餘 玄度 得相寻。” 明 唐顺之 《寓城西寺中杂言》诗之三:“俗子惭 玄度 ,名僧即 道林 。” 清 金人瑞 《周顺芦先生生日》诗:“曾於精舍逢 玄度 ,闻道今年降 老彭 。”
《漢語大詞典》:析律
(1).谓曲解破坏律令。《后汉书·和帝纪》:“巧法析律,饰文增辞,货行於言,罪成乎手。”参见“ 析言破律 ”。
(2).分析律令法理。 明 文徵明 《周康僖公传》:“公析律详明,练於时政。”
《漢語大詞典》:析言破律
谓巧说诡辩,曲解律令。《礼记·王制》:“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 郑玄 注:“析言破律,巧卖法令者也。”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尚书奏:‘……今 楷 ( 襄楷 )不陈损益,而务析言破律,违背经义,伪託神灵。’於是论 楷 司寇。”
《國語辭典》:三停  拼音:sān tíng
1.三部分。(1)术数用语。相术家以人体的头为上停,腰为中停,足为下停;又面部则以天中至印堂为上停,山根至准头为中停,人中至地阁为下停。《金瓶梅》第二九回:「这位娘子,三停平等,一生衣禄无亏。」(2)字的结构可分为上中下三段的,称为「三停」。
2.三成。《董西厢》卷一:「三停来是闺怨相思,折半来是尤云殢雨。」
《漢語大詞典》:了法
(1).佛教语。谓领悟法理。 唐 澄观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一:“《十忍经》云:了法不在言,善入无言际。” 宋 王安石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之二:“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
(2).解决问题的办法。《歧路灯》第四四回:“﹝ 谭绍闻 ﹞到了半夜,猛然牀上坐起,説道:‘罢了,我竟是上 亳州 寻我舅舅去,天下事躲一躲儿,或者自有个了法。猛做了罢。’”
《国语辞典》:迷惑不解  拼音:mí huò bù jiě
弄不清楚、无法理解。如:「他这突如其来的举动,真令人迷惑不解。」
《国语辞典》:法书要录(法书要录)  拼音:fǎ shū yào lù
书名。唐代张彦远辑。书学论著汇编。收载东汉至唐元和时各家书法理论文字及著名法书的著录等。采辑较精,前代遗文佚篇,往往赖之以传,为研究书法的重要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