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沉 → 沈沉”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喑哑(喑啞)  拼音:yīn yǎ
1.哑巴,口不能言。《管子。入国》:「聋盲、喑哑、跛躄、偏枯、握递、不耐自生者,上收而养之疾。」
2.缄默不语。《新唐书。卷五六。刑法志》:「吾闻语曰:『一岁再赦,好人喑哑。』」
《漢語大詞典》:喑恶(喑噁)
发怒声。 唐 李白 《拟恨赋》:“騅兮不逝,喑噁何归?” 清 恽敬 《后二仆传》:“﹝ 明光 ﹞于甲夜自起,喑噁独饮酒,持刀奔巡检司。”
分類:发怒
《國語辭典》:掩口  拼音:yǎn kǒu
1.以手遮口。《礼记。曲礼上》:「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孔子家语。卷五。子路初见》:「孔子先食黍而后食桃,左右皆掩口而笑。」
2.比喻沉默。《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臣恐效文成,则方士皆掩口,恶敢言方哉!」《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忠臣掩口,谗夫在侧,邪说谀辞,以曲为直。」
《漢語大詞典》:冥昧
(1).指天地未形成时的混沌状态。《易纬乾凿度》卷上:“一阳二阴,物之生於冥昧,气之起於幽蔽。” 三国 魏 嵇康 《太师箴》:“爰初冥昧,不虑不营。” 唐 李义府 《承华箴》:“邃初冥昧,元气氤氲,二仪始阐,三才既分。”
(2).幽暗。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跃潜飘之冥昧兮,濯光曜之昭明。”周书·晋荡公护传:“戴天履地,中有鬼神,勿云冥昧而可欺负。” 唐 李白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3).犹蒙昧。《后汉书·隗嚣传》:“ 莽 明知之,而冥昧触冒,不顾大忌,诡乱天术,援引史传。” 清 方苞 《读经解》:“每至郊庙大议,众皆冥昧而莫知其原。” 严复 《救亡决论》:“八股取士,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智,上不足以辅国家,下不足以资事畜。”
(4).犹冥默,沉默。 宋 王禹偁 《拟裴寂祷华山文》:“余志若是,神心则那,苟无言而冥昧,俾没世以蹉跎。”
(5).指死亡。 唐 沈佺期 《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诗:“ 崔 昔挥宸翰, 苏 尝济巨川。絳衣陪下列。黄阁谬差肩。及此俱冥昧,云谁叙播迁。”
(6).指神灵。太平御览卷五七三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精气感冥昧,所降若有缘。”
《漢語大詞典》:悯默(憫默)
因忧伤而沉默。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既而悄愴成忧,悯默自怜。” 唐 白居易 《琵琶引》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默。”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楔子:“聚首数年餘,今日个临岐归去,情悯默,意踌躕。”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猎者曰:‘邂逅相遇,便成佳偶,世无此便宜事。事太便宜,必有不便宜者存……尔二人宜自恨,亦何恨於狐?’二人乃悯默而止。”
分類:忧伤沉默
《漢語大詞典》:简默(簡默)
简静沉默。世说新语·识鉴“皆曰 山少傅 乃天下名言” 刘孝标 注引《竹林七贤论》:“ 山涛 因论 孙吴 用兵本意。 涛 为人常简默,盖以为国者不可以忘战,故及之。”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 夷叟 简默寡言笑,虽家居独坐一室,或终日不出。” 明 方孝孺 《勉学诗》:“吉人语何少,凶人语何多。多言亦反覆,简默终无他。” 王闿运 《黄淳熙传》:“简默不言兵,诸将实轻之。”
分類:沉默
《漢語大詞典》:默语(默語)
(1).沉默或言说。语出《易·繫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后汉书·仲长统传:“ 统 性俶儻,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行藏可共,默语亦同。”
(2).比喻隐显。宋书·隐逸传·戴颙:“ 勃 疾患,医药不给, 顒 谓 勃 曰:‘ 顒 随兄得间,非有心於默语,兄今疾篤,无可营疗, 顒 当干禄以自济耳。’”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一朝殊默语,千里易炎凉。”
分類:沉默言说
《國語辭典》:嘿然  拼音:mò rán
不作声。《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徽宗心颇疑之,嘿然无语。」《文明小史》第二○回:「贾子猷听了,只得嘿然。于是催兄弟及姚小通起来梳洗。」也作「默然」。
分類:沉默
《漢語大詞典》:塞默
犹沉默,不作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误放:“ 薰 始大悟,塞默而已。” 宋 苏舜钦 《吕公初示古诗一编因以短歌答之》:“昔时名价满天下,此日塞默趋尘泥。”
《國語辭典》:慎默  拼音:shèn mò
谨慎静默。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右卫将军刘超」句下刘孝标注引《晋阳秋》曰:「而受拜及往还朝,莫有知者,其慎默如此。」
分類:谨慎沉默
《漢語大詞典》:昏默
(1).糊涂沉默。 唐 柳宗元 《愚溪对》:“进不为盈,退不为抑,荒凉昏默,卒不自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排外当有预备》:“今之一往直前,固胜于前之昏默,而一或不慎,则自蹈于危机,将不止于不能达其目的而止。”
(2).形容虚无寂静,不可测知。《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晋 郭象 注:“窈冥、昏默,皆了无也。” 成玄英 疏:“至道精微,心灵不测,故寄窈冥深远,昏默玄絶。”
(3).茫然若人失的样子。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下:“上不忍归行宫,於巷中倚杖欹首而立。圣情昏默,久而不进。”
《漢語大詞典》:隐嘿(隱嘿)
沉默不语。 明 袁宏道 《送京兆诸君升刑部员外郎序》:“而执法之官,遂依违隐嘿,付之无可奈何,此岂立法立官之初意哉?”
《漢語大詞典》:寝默(寢默)
亦作“ 寝嘿 ”。 止而不言,沉默。后汉书·王允传:“臣等备位宰相,不敢寝默。”后汉书·袁安传:“盖事以议从,策由众定,誾誾衎衎,得礼之容,寝嘿抑心,更非朝廷之福。”旧唐书·李景俭传:“当贼 注 ( 郑注 )挟邪之辰,群公结舌而寝默。” 宋 朱熹 《与陈丞相书》:“欲復求祠官,几得斗升之禄,以共水菽之养,则又以待次尚远,惧有贪躁之嫌,是以因仍寝嘿,以至于今。”
分類:不言沉默
《國語辭典》:喑默  拼音:yīn mò
沉默不语。《新唐书。卷一九五。孝友传。梁文贞传》:「晨夕汛扫,庐墓左,喑默三十年。家人有所问,画文以对。」
分類:沉默不言
《漢語大詞典》:言默
议论和沉默。庄子·则阳:“道物之极,言默不足以载,非言非默,议有所极。”韩非子·南面:“则人臣莫敢妄言矣,又不敢默然矣,言默则皆有责也。” 南朝 梁 江淹 《杂三言·镜论语》:“筹出处之叔仲,酌言默之多少。”
分類:议论沉默
《漢語大詞典》:沈声(沈聲)
亦作“沉声”。
(1).指声响发出后断而不续。类说卷二六引 唐 李肇 唐国史补·沉汎声:“ 董廷兰 善为沉声汎声,皆琴声也。”参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
(2).沉寂无声。谓保持沉默。 鲁迅 《书信集·致胡今虚》:“你说我最近二三年来,沉声而且隐藏,这是不确的,事实也许正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