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1,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吴县
杏花村
琴川
支硎
溧水
洪泽
燕子楼
龟峰
百花洲
戏马台
周处
平望
华东
玉钩斜
秦邮
《国语辞典》:吴县(吴县)  拼音:wú xiàn
县名。在江苏省上海市西。旧为吴县、元和、长洲三县及太湖、靖湖两厅。因境内有姑苏山、姑苏台,故旧称为「姑苏」。
《國語辭典》:杏花村  拼音:xìng huā cūn
种有很多杏花的村庄。词章中描写春景时的常用词。唐。杜牧 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漢語大詞典》:琴川
江苏 常熟 的别名。 宋 万俟绍之 《饯常熟宰》诗:“九重定问 琴川 事,为奏通川一渡閒。” 宋 袁说友 《次常熟县》诗:“衝寒一舸下 琴川 ,小缆依依市柳边。”
分類:江苏常熟
《漢語大詞典》:支硎
山名。在今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又名 报恩山 、 南峰山 。硎,平整的石头。山有平石,故名。 晋 高僧 支遁 隐居于此,因以 支硎 为号,山亦因 支遁 得名。 明 文徵明 《二月廿六日游天池诸山》诗:“西北羣山列翠屏, 天池 宛转带 支硎 。”参阅 宋 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山》、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苏州府》
《国语辞典》:溧水  拼音:lì shuǐ
河川名。位于江苏省溧阳县南。西自安徽省芜湖县流经江苏省境,历高淳、溧阳、宜兴等县,流入荆溪,再向东注入太湖。
《漢語大詞典》:洪泽(洪澤)
(1).巨大恩惠。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胄 高阳 之苗胤兮,承圣祖之洪泽。” 南朝 梁 沈约 《谢母封建昌国太夫人表》:“探其私志,降此洪泽。”
(2).大湖沼;大薮泽。 明 陈子龙 《熊水部伯甘与予同讨山寇水部征兵西道赠诗一章》:“朱凤威层霄,玄龙启洪泽。”
(3).湖名。在 江苏省 洪泽县 西部。古称 破釜塘 , 隋 称 洪泽浦 , 唐 始名 洪泽湖 。为我国第四大淡水湖。
《國語辭典》:燕子楼(燕子樓)  拼音:yàn zǐ lóu
坐落于江苏省徐州市的楼台。相传唐贞元年间张尚书镇守徐州,筑燕子楼以居爱妾关盼盼,张卒,盼盼居此楼十五年不嫁,后不食而死。见唐。白居易〈燕子楼诗。序〉。后泛指女子的闺房。宋。苏轼 永遇乐。明月如霜词:「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红楼梦》第七○回:「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
《漢語大詞典》:龟峰(龜峰)
龟山 。在 江苏省 苏州市 邓尉山 北,上有 光福塔 , 南朝 梁 大同 年间建。 清 王士禛 《邓尉竹枝词》之四:“试上 龟峰 光福塔 ,白波翠巘两边生。”
《國語辭典》:百花洲  拼音:bǎi huā zhōu
地名:(1)在江西省南昌县城东,曾是南宋训练水军的地方。《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四。江西二。南昌府》:「百花洲在城东东湖北,宋绍兴中,尝习水军于此。」(2)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的大明湖中,为游览胜景。也称为「百花堤」。
《漢語大詞典》:戏马台(戲馬臺)
(1).古迹名。在 江苏省 铜山县 南。即 项羽 凉马台 。 晋 义熙 中, 刘裕 曾大会宾客赋诗于此。 清 钱谦益 《徐州杂题》诗之二:“重瞳遗跡已冥冥, 戏马臺 前鬼火青。”参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嘉庆一统志·徐州府二》
(2).古迹名。在 河北 临漳县 西。又名 阅马台 。 后赵 石虎 所筑。 虎 从台上施放响箭,作为军骑出入的信号。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
(3).古迹名。在 江苏省 江都县 。台下有路,名 玉钩斜 ,是 隋 代埋葬宫女的地方。见《嘉庆一统志·扬州府二》
《国语辞典》:周处(周处)  拼音:zhōu chǔ
人名。(西元240~299)字子隐,西晋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县)人。少孤,不修细行,里人患之,与南山之白额虎,长桥之蛟,并称为「三害」。处乃射虎斩蛟,励志向学为善,官至御史中丞,齐万年反,力战死。著有《默语》、《风土记》。谥孝侯。
《漢語大詞典》:平望
(1).平视。史记·天官书:“凡望云气,仰而望之,三四百里;平望,在桑榆上,千餘(里)二千里;登高而望之,下属地者三千里。”
(2). 三国 魏 宫观名。在 穀水 以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其水至 天渊池 东出 华林园 ,逕 听讼观 南,故 平望观 也。”
(3).镇名。在 江苏省 吴江县 西南。 唐 於此置驿, 宋 置寨, 元 以后皆置巡司。 元 末 张士诚 派水师屯驻 平望 ,即此。
《國語辭典》:华东(華東)  拼音:huá dōng
泛指大陆地区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六省和上海市。
《漢語大詞典》:玉钩斜(玉鉤斜,玉鈎斜)
亦作“ 玉钩斜 ”。亦作“ 玉勾斜 ”。
(1).古代著名游宴地。在今 江苏 铜山县 南。太平广记卷二○四引桂苑丛谈:“ 咸通 中,丞相 李尉 拜端揆日,自 大梁 移镇 淮海 ……一旦,命於 戏马亭 西,连 玉钩斜 道,开剏池沼,搆葺亭臺。挥斤既毕,号曰‘赏心’。” 周实丹 《秋虫》:“秋雨衰梧金井畔,荒烟野蔓 玉钩斜 。”亦省作“ 玉鉤 ”。 宋 苏轼 《与舒教授张山人参寥帅同游戏马台》诗之一:“路失 玉鉤 芳草合,林亡白鹤古泉清。”
(2).古代著名游宴地。在 江苏 江都县 境,相传为 隋炀帝 葬宫人处。后泛指葬宫人处。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广陵 亦有 戯马臺 ,其下有路,号 玉钩斜 。” 明 陈子龙 《江都绝句同让木赋》:“千重阁道覆云霞,宫女东都自忆家。当日便为伤别地,胡香不起 玉鉤斜 。” 清 郑燮 《广陵曲》:“ 玉勾斜 土化为烟,散入东风艳桃李。” 清 赵翼 《花田》诗:“十里芳林傍水涯,当年曾是 玉鉤斜 。美人死后为香草,醉守来时正好花。”自注:“即 素馨斜 , 南汉 葬宫人处,多素馨花,今为游宴地。”亦省作“ 玉鉤 ”。 清 汪懋麟 《大冢》诗:“ 玉鉤 千万釵,无一伴丘陇。”
《漢語大詞典》:秦邮(秦郵)
今 江苏省 高邮县 的别称。 秦 时于此筑台置邮亭,故名。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五·扬州府》:“ 高邮 废县,今州治, 秦 高邮亭 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伍秋月:“ 秦邮 王鼎 ,字 仙湖 。为人慷慨有力,广交游。” 清 曹寅 《和秋谷见寄韵》:“何由嬾酌 秦邮 酒,双擘蛮笺坐 碧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