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惠沫
 
江海相忘
 
江湖相忘
 
江湖鱼有沫
 
沫相濡
  
湖海相忘
 
濡呴
  
煦沫鳞
 
相忘江湖
    
相煦沫
 
聚沫
 
鱼吹沫
 

《庄子集释》卷三上〈内篇·大宗师〉~242~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例句

寂寥相喣沫,浩荡报恩珠。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好音怜铩羽,濡沫慰穷鳞。 柳宗元 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

无声但呀呀,以气相喣濡。 白居易 放鱼

濡沫情虽密,登门事已辽。 韩愈 叉鱼招张功曹

共矜名已泰,讵肯沫相濡。 骆宾王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

《國語辭典》:江湖  拼音:jiāng hú
1.江河湖泊,三江五湖。《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乃乘扁舟,浮于江湖。」《三国演义》第八五回:「丕曰:『朕已遣三路大兵伐吴,安有不胜之理?』尚书刘晔曰:『……更有江湖之阻,不可卒制。』」
2.四方之地。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江湖未静,不可让位。」
3.隐士所居之处。《南史。卷七五。隐逸传。序》:「或遁迹江湖之上,或藏名岩石之下。」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國語辭典》:江湖  拼音:jiāng hu
在外阅历甚多,练达世故的人。如:「老江湖」。
《國語辭典》:走江湖  拼音:zǒu jiāng hú
隐居江湖之间。南朝宋。谢灵运〈会吟行〉:「范蠡走江湖,梅福入城市。」
《國語辭典》:走江湖  拼音:zǒu jiāng hu
旧指在各地奔走以献演技艺混饭吃的人。《儒林外史》第三回:「就是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那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老残游记二编》第一回:「我们走江湖的人,比不得你们做官的,我们那儿都可以混。」
《漢語大詞典》:江湖客
流落江湖的人。 唐 杜甫 《竖子至》诗:“敧枕江湖客,提携日月长。” 清 黄景仁 《得吴竹桥书趣北行留别程端立》诗:“乞食江湖客,佣书馆阁身。”
分類:流落江湖
《國語辭典》:老江湖  拼音:lǎo jiāng hu
常年行走于外,阅历丰富,世故老练的人。如:「总经理自年轻时即在外闯荡,见多识广,是个名副其实的老江湖。」《野叟曝言》第二三回:「会倒篷是老江湖了!怕少年不识窍,真有个不得开交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须知我也是个老江湖,岂肯上你的当?」
《國語辭典》:走江湖  拼音:zǒu jiāng hú
隐居江湖之间。南朝宋。谢灵运〈会吟行〉:「范蠡走江湖,梅福入城市。」
《國語辭典》:走江湖  拼音:zǒu jiāng hu
旧指在各地奔走以献演技艺混饭吃的人。《儒林外史》第三回:「就是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那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老残游记二编》第一回:「我们走江湖的人,比不得你们做官的,我们那儿都可以混。」
《漢語大詞典》:江湖人
(1).浪迹江湖的人。 唐 元稹 《酬乐天登乐游园见忆》诗:“爱君直如髮,勿念江湖人。” 宋 沈遘 《五言次韵和冲卿省直》:“嗟我江湖人,胡为投此间?”
(2).旧时指流浪四方,以卖艺、卖药、星相占卜等谋生的人。
《漢語大詞典》:江湖气(江湖氣)
谓走江湖者的鄙俗不雅的风格、习气。《孽海花》第三回:“ 上海 虽繁华世界,究竟五方杂处,所住的无非江湖名士,即如写字的 莫友芝 ,画画的 汤壎伯 ,非不 洛阳 纸贵,名震一时,总嫌带着江湖气。比到我们 苏府 里 姚凤生 的楷书, 杨咏春 的篆字, 任阜长 的画,就有雅俗之分了。” 朱自清 《你我》:“用‘兄弟我’的也以江湖气的人为多,自称可以省去。”
《漢語大詞典》:江湖话(江湖話)
江湖上流行的惯用语。 沙汀 《丁跛公》:“‘兄弟们,都是自家人呵!’他打着江湖话。”
《漢語大詞典》:江湖会(江湖會)
哥老会的支派, 鄂 北地区秘密社团之一。成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其成员为农民、手工业工人、小商贩、退伍军人和无业游民。本称“九龙山”,因其讲江湖义气,故一般呼之为江湖会,有会众数千人。1902年至1903年间,江湖会密谋起义,号召“扫 清 灭洋”,事泄后其首领被杀害。 武昌 起义后,江湖会亦起义响应,失败后会众受到血腥屠杀,江湖会遂解体。
《分类字锦》:形在江湖
王筠国师草堂寺智者约法师碑铭形在江湖心超祇鹫思协风云量包宇宙
分类:
《国语辞典》:浪迹江湖(浪迹江湖)  拼音:làng jī jiāng hú
到处流浪,走遍四方各地。如:「为寻找创作的灵感,他这几年浪迹江湖,四海为家。」《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一时未际,浪迹江湖,今受此穷途之苦,谁人晓得我是不遇时的公卿。」
《国语辞典》:江湖术语(江湖术语)  拼音:jiāng hú shù yǔ
专用于武林或黑社会中的特殊语言。
《国语辞典》:江湖道义(江湖道义)  拼音:jiāng hú dào yì
旧时武林或黑社会中的道义。如:「武侠小说中的男主角,往往是维护江湖道义的侠客。」
《国语辞典》:江湖好汉(江湖好汉)  拼音:jiāng hú hǎo hàn
旧时武林中有义气的人士。
《国语辞典》:江湖郎中  拼音:jiāng hú láng zhōng
郎中,旧时指医生。江湖郎中指摇著串铃四处流浪或摆地摊卖药的人。
《國語辭典》:以沫相濡  拼音:yǐ mò xiāng rú
比喻人同处于困境,而互相以微力救助。参见「相濡以沫」条。宋。范成大 次韵龚养正病中见寄诗:「激水要令风在下,涸泉翻以沫相濡。」
《漢語大詞典》:呴沫
语出庄子·大宗师。喻指抚慰或救助。梁书·任昉传:“﹝ 刘孝标 论曰﹞故鱼以泉涸而呴沫,鸟因将死而悲鸣。”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诠俗:“以言呴沫人,令其意靡靡焉輭也,曰水。”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三:“虽邻河伯居,未肯求呴沫。”参见“ 呴湿濡沫 ”。
分類:抚慰救助
《漢語大詞典》:呴湿濡沫(呴濕濡沫)
语本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 清 钱谦益 《祭姚母文夫人》:“鏃礪道义,切磨文章,呴湿濡沫,蛩巨扶将。” 清 钱谦益 《赵景之宫允六十寿序》:“余于 赵 氏祖子孙三世矣……菀枯盈虚,呴湿濡沫,未尝不相共也。”
《漢語大詞典》:涸溜
干枯的小水流。 唐 卢纶 《敬酬大府二十四舅览诗卷因以见示》诗:“彻底碧潭滋涸溜,压枝红艳照枯株。”
《漢語大詞典》:濡沫
用唾沫来湿润。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语出庄子·天运:“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南朝 宋 朱广之 《谘顾道士夷夏论》:“检其言也,彼我俱遣;寻其旨也,老释无际。俱遣则濡沫可遣,无际则不负高贵。” 唐 元稹 《酬白学士》诗:“卧辙希濡沫,低颜受頷颐。” 宋 苏轼 《和王晋卿》:“谓言相濡沫,未足救沟瀆。”
《漢語大詞典》:相忘鳞(相忘鱗)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后因以“相忘鳞”比喻优游自得者。 晋 李颙 《经涡路作》诗:“肇允相忘鳞,翻为涸池鱼。”
分類:优游自得
《漢語大詞典》:相濡沫
见“ 相濡以沫 ”。
《國語辭典》:相濡以沫  拼音:xiāng rú yǐ mò
泉水乾涸,鱼儿以口沫互相润湿。语出《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比喻人同处于困境,而互相以微力救助。也作「濡沫涸辙」、「以沫相濡」。
《漢語大詞典》:相濡相呴
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金 元好问 《女儿山避兵送李长源归关中》诗:“相濡相呴尚可活,轢釜何曾厌求索。”参见“ 相濡以沫 ”。
《國語辭典》:相濡以沫  拼音:xiāng rú yǐ mò
泉水乾涸,鱼儿以口沫互相润湿。语出《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比喻人同处于困境,而互相以微力救助。也作「濡沫涸辙」、「以沫相濡」。
《漢語大詞典》:鱼沫(魚沫)
(1).鱼所吐之水沫。 唐 李贺 《古悠悠行》:“海沙变成石,鱼沫吹 秦桥 。” 元 柳贯 《初夏斋中杂题》诗之五:“鱼沫吹还息,蛛丝断忽抽。”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石语·三石:“遥望是寺,鱼沫吹门,蠔光次壁,朝晴暮雨,含影虚无。”
(2).典出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后以“鱼沫”比喻人外困境时相依为命,互相救助。 宋 范成大 《喜沈叔晦至》诗:“江湖几鱼沫,风雨一鸡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