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00,分23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水之
水上
野水
水旱
绿水
海水
湘水
水晶
河水
水清
水滨
水深
水声
水石
白水
《骈字类编》:水之
周礼柞氏掌攻草木及林麓夏日至令刋阳木而火之冬日至令剥阴木而水之
又考工记矢人为矢水之以辨其阴阳注辨犹正也阴沈而阳浮重又轮人水之以视其平沈之均也注平渐其轮无轻 则斲材均矣水左传吴子执钟吾子遂伐徐防山以水之注防壅山 以灌徐 战国策智伯从韩魏兵以攻赵围晋阳而水之城之不沈者三板
分类:水之
《漢語大詞典》:水上
(1).水面上。易·涣:“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于宏神道碑》:“月中生树,童子知言;水上浮瓜,青衿不戏。” 唐 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诗:“ 巴陵 一望 洞庭 秋,日见孤峯水上浮。”
(2).犹水边。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 开壁击之,大战良久。於是 信 、 张耳 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南朝 梁 吴均 《行路难》诗:“ 洞庭 水上一株桐,经霜触浪困严风。”
(3).旧时谓妓女开始接客。《史林残花》:“妓女始荐寝曰水上。”
《漢語大詞典》:野水
(1).野外的水流。管子·侈靡:“今使﹝民﹞衣皮而冠角,食野草,饮野水,孰能用之?” 唐 韩愈 《宿神龟招李二十八冯十七》诗:“荒山野水照斜暉,啄雪寒鸦趁始飞。” 元 黄庚 《约王琴所不来舟中偶成》诗:“篱落鷄欲栖,野水牛已渡。”
(2).指非经人工开凿的天然水流。 唐 裴度 《白二十侍郎有双鹤在洛下余西园多野水长松可以栖息遂以诗请之》:“且将临野水,莫闭在樊笼。”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建康贫者:“内臣 张琪 果园中多荒秽,亦有野水。” 清 施闰章 《过湖北山家》诗:“野水合诸涧,桃花成一村。”
《國語辭典》:水旱  拼音:shuǐ hàn
水灾和旱灾。《史记。卷三○。平准书》:「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三国演义》第一七回:「寿春水旱连年,人皆缺食。」
《國語辭典》:绿水(綠水)  拼音:lǜ shuǐ
清澈、澄净的水。如:「绿水荡漾」。
《國語辭典》:海水  拼音:hǎi shuǐ
分布在海洋中的水。含有大量的盐分,以氯化钠为主,其次是氯化镁及少量的硫酸钙、碳酸钙等物质。
《漢語大詞典》:湘水
即 湘江 。 汉 东方朔 《七谏·哀命》:“测 汨罗 之 湘水 兮,知时固而不反。”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永负 汉 庭哭,遥怜 湘水 魂。” 鲁迅 《湘灵歌》:“昔闻 湘水 碧如染,今闻 湘水 胭脂痕。”
分類:湘水湘江
《國語辭典》:水晶  拼音:shuǐ jīng
一种有良好结晶外形的石英,成分为氧化矽,无色透明者可制眼镜、印章及透光镜等物,有色者可作饰品用。
《漢語大詞典》:河水
(1).指 黄河 之水。《诗·卫风·硕人》:“ 河 水洋洋,北流活活。”宋史·河渠志一:“大都 河 水从 西大河故瀆 东北,合 赤河 而达于海。”清史稿·河渠志一:“明年四月,塞未竣, 河 水陡涨,衝塌东岸坝臺。”
(2).专指 黄河 。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六川? 河水 、 赤水 、 辽水 、 黑水 、 江水 、 淮水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河水 自 枝津 东北流逕 甲下邑 北,又东北流入于海。”
(3).指河神。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六章第一节:“ 帖木真 在湖边向天发誓说:‘使我克定大业,当与诸人共甘苦。苟渝此言,有如河水!’”
《骈字类编》:水清
唐 朱长文 吴兴送梁补阙归朝赋得荻花 柳家汀洲孟冬月,云寒水清荻花发。
唐 温庭筠 莲浦谣 水清莲媚两相向,镜里见愁愁更红。
元 赵孟頫 和姚子敬秋怀五首 其五 野旷天高木叶疏,水清沙白鸟相呼。
分类:水清
《國語辭典》:水滨(水濱)  拼音:shuǐ bīn
水边。《左传。僖公四年》:「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文选。江淹。别赋》:「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也作「水畔」。
分類:水滨水边
《骈字类编》:水深
唐 杜甫 秋野五首 其二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
唐 卢纶 送万巨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唐 李端 杂曲歌辞 古别离二首 其一 人老自多愁,水深难急流。
唐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 水深龙易失,天远鹤难寻。
分类:水深
《骈字类编》:水声(水声)
唐 刘禹锡 奉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 方寸莹然无一事,水声来似玉琴声。
唐 白居易 奉酬侍中夏中雨后游城南庄见示八韵 四山岚色重,五月水声寒。
唐 杜牧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唐 杜牧 除官归京睦州雨霁 水声侵笑语,岚翠扑衣裳。
唐 曹唐 刘阮洞中遇仙子 云实满山无鸟雀,水声沿涧有笙簧。
唐 法照 送无著禅师归新罗 夜宿依云色,晨斋就水声。
宋 张耒 涟水 孤舟逆水上,野静闻水声。
宋 孔平仲 和常父见寄 幽圃水声从地涌,画桥山色逼人寒。
分类:水声
《漢語大詞典》:水石
(1).指流水与水中之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水石惊瀨,传响不絶,商舟淹留,聆翫不已。”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 宋 苏轼 《石钟山记》:“ 酈元 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鐘。”
(2).犹泉石。多借指清丽胜景。 唐 李白 《经乱后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忽思 剡溪 去,水石远清妙。” 五代 齐己 《将之匡岳过寻阳》诗:“此路便堪归水石,何门更合向尘埃。” 宋 王安石 《同陈伯通钱材翁游山二君有诗因次原韵》:“强策羸驂寻水石,忽惊幽鸟下烟林。” 宋 苏轼 《奉诏减决囚禁记所经历》诗:“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
《國語辭典》:白水  拼音:bái shuǐ
1.不搀他物的水,通称为「白水」。《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家人捧上茶来。揭开来,似白水一般,香气芬馥,银针都浮在水面。」
2.河川名:(1)源出四川省松潘县东。向东南入甘肃省文县,与清江汇流,折往东北与白江会合。(2)源出甘肃省临潭县西南西倾山。往东南流,纳白水河,至四川省昭化县,注入嘉陵江。也称为「白江」。
3.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河川。《山海经。大荒南经》:「又有白水山,白水出焉,而生白渊,昆吾之师所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