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毛虫(毛蟲)  拼音:máo chóng
1.旧时称老虎为「毛虫」。《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刘歆言传曰时有毛虫之孽。说以为于天文西方参为虎星,故为毛虫。」汉。王充《论衡。遭虎篇》:「夫虎,毛虫。」
2.蝶类或蛾类的幼虫,身体细长而柔软,呈圆筒状,外表分节,每环节的疣状突起上簇生长短毛,颜色视种类而异。也称为「毛毛虫」。
《漢語大詞典》:毛虫祖(毛蟲祖)
指老虎。 宋 苏轼 《起伏龙行》诗:“何年白竹千钧弩,射杀南山雪毛虎。至今颅骨带霜牙,尚作四海毛虫祖。” 清 钱谦益 《题画二首为傅石君·射虎图》:“南山白额毛虫祖,掉尾磨牙踞林莽。”囓人不肯避贤毫,狡兽轻禽敢余侮?
分類:老虎不肯
《國語辭典》:松毛虫(松毛蟲)  拼音:sōng máo chóng
动物名。幼虫长条形,红褐色,杂有花斑,身体两侧有长毛,以松叶为食。成虫为鳞翅目的蛾子,灰褐色或褐色,于夜间行动。
《國語辭典》:旋毛虫(旋毛蟲)  拼音:xuán máo chóng
动物名。线形动物门线虫纲。乳白色,体细长,后端较前端略粗,外表不分节,却有一层很厚的角质层,寄生时呈捲曲状。通常寄生于人体或其他哺乳动物的小肠内,再由小肠转移到肌肉组织中,患者有剧痛、发热、呕吐、不眠等症状。人体内的旋毛虫通常来自食用含有虫卵的肉类。
《漢語大詞典》:旋毛虫病(旋毛蟲病)
由旋毛虫寄生于动物体内引起。主要侵袭人、猪、犬及鼠。成虫寄生于小肠内,幼虫蜷缩于肌肉纤维间。人、畜因吃未煮熟的肉而感染。病猪一般症状不显;严重时有呕吐、下痢、肌肉痒痛、运动障碍,呼吸浅短、咀嚼困难等。
《國語辭典》:纤毛虫(纖毛蟲)  拼音:xiān máo chóng
动物名。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咸水、淡水中皆产。体生细毛,可自由伸缩,是行动和摄取食物的器官,如草履虫。
《漢語大詞典》:星毛虫(星毛蟲)
昆虫。亦称梨狗。参见“ 梨狗 ”。
分類:昆虫
《漢語大詞典》:梨狗
昆虫。蛹纺锤形。幼虫纺锤形,头小,黑色,躯干部乳白色,每节两侧各有一个生着短毛的瘤。成虫身体黑色,翅膀黑色或深灰色,半透明。幼虫吃果树的嫩芽、花蕾和叶片,危害梨树、苹果树等。又称星毛虫。
《国语辞典》:鞭毛虫(鞭毛虫)  拼音:biān máo chóng
泛指鞭毛虫总纲的原生动物。体微小,一端生一或数条鞭毛,用以摄取食物及游泳。生活在淡水、咸水或寄生于动物体内。如眼虫(裸藻)、滴虫。
《国语辞典》:茶毛虫(茶毛虫)  拼音:chá máo chóng
动物名。幼虫身上长白毛,以茶树的叶片为食,是茶树的主要害虫。
《國語辭典》:蛓毛虫(蛓毛蟲)  拼音:cì máo chóng
动物名。一种吃树叶的虫。《土风录。卷五。蛓毛虫》:「夏秋间有毛虫食树叶,名蛓毛虫。」
分類:毛虫
《國語辭典》:毛毛虫(毛毛蟲)  拼音:máo mao chóng
有长细毛昆虫的通称。参见「毛虫」条。
分類:毛虫
《國語辭典》:毛虫(毛蟲)  拼音:máo chóng
1.旧时称老虎为「毛虫」。《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刘歆言传曰时有毛虫之孽。说以为于天文西方参为虎星,故为毛虫。」汉。王充《论衡。遭虎篇》:「夫虎,毛虫。」
2.蝶类或蛾类的幼虫,身体细长而柔软,呈圆筒状,外表分节,每环节的疣状突起上簇生长短毛,颜色视种类而异。也称为「毛毛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