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鞭呼
古代官员赴朝会时,武士执鞭呼叫示威戒警以驱赶行人。周礼·秋官·朝士:“帅其属而以鞭呼,趋且辟。” 郑玄 注:“趋朝辟行人,执鞭以威之。” 孙诒让 正义:“呼以戒警,趋者巡行,皆执鞭为之。”
《漢語大詞典》:衲衫
(1). 宋 代武士所穿的一种衫子。 宋 苏轼 《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诗:“青綾衲衫暖衬甲,红线勒帛光遶脇。”
(2).僧衣。 宋 黄庭坚 《赠惠洪》诗:“脱却衲衫著簑笠,来佐 涪翁 刺钓舩。”
《漢語大詞典》:武直
禁卫宫殿的值班武士。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于 济 北 穀城 之山採文石为基,一基下五百,武直宿卫。”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五年:“ 椿 ( 斛斯椿 )劝帝置阁内都督部曲,又增武直人数。” 胡三省 注:“武直,谓武士之入直殿阁者。”
《漢語大詞典》:武巾
武士头巾。儒林外史第一回:“为首一人,头戴武巾,身穿团花战袍。”
分類:武士头巾
《漢語大詞典》:蔽甲
元 代武士穿的一种便服。 清 翟灏 通俗编·服饰:“元史·后妃传曰: 世祖 后製一衣,‘有裳无袵,后长倍于前,亦无领袖,缀以两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马。’此即武士所服蔽甲,其前后长短不齐而下有缀。”
分類:武士便服
《漢語大詞典》:百宝囊(百寶囊)
古代武士用以盛各种必需用具的口袋。《三侠五义》第一○二回:“﹝ 智化 ﹞暗暗带了夜行衣、百宝囊,出了衙署,直奔 襄阳王 的府第而来。”《续小五义》第八八回:“ 展爷 带领小四义,换了夜行衣靠,繫上百宝囊,带上了兵刃,五位爷直奔 团城子 而来。”
《漢語大詞典》:袜首
古代武士所用的束发头巾。亦谓戴上束发头巾,指武士打扮。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 齐映 除 江西 观察,过 吉州 。 峘 自以前辈,怀怏怏,不以刺史礼见,入謁,从容步进,不袜首属我器, 映 以为恨。” 明 徐渭 《陶宅战归序》:“然雅好结名士,居常策马驰袜首。”
《国语辞典》:骑士教育(骑士教育)  拼音:qí shì jiào yù
欧洲中古封建社会中,以培养武士服务、忠勇精神、临阵奋斗和对妇女尊重的一种教育。
《国语辞典》:绛帻鸡人(绛帻鸡人)  拼音:jiàng zé jī rén
绛帻,汉宿卫武士所戴的红色头巾。鸡人,古代宫中于天未明之前,负责报晓,以警百官的卫士。绛帻鸡人后泛指戴红头巾的宿卫武士。唐。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国语辞典》:拔都鲁(拔都鲁)  拼音:bá dū lǔ
武士、勇士。译自蒙古语。也作「八都鲁」。
《国语辞典》:拔睹儿(拔睹儿)  拼音:bá dǔ ér
武士、勇士。译自蒙古语。宋理宗五年鄠县草堂寺阔端太子令旨碑:「天地底气力里阔端太子令旨,道与猪哥、胡秀才、刘黑马、田拔睹儿、大小官员、诸色人等。」也作「八都鲁」。
《国语辞典》:把突儿(把突儿)  拼音:bǎ tú ér
武士、勇士。译自蒙古语。元。郑光祖《老君堂。楔子》:「把突儿来报,大王呼唤,不知有何将令。」也作「八都鲁」。
《国语辞典》:巴图尔(巴图尔)  拼音:bā tú ěr
勇士、武士,译自满州语。《元朝秘史》卷一清。李文田。注:「今国朝有勇号之锡,名曰:『巴图尔』,又称『巴图鲁』,解云好汉子。」也作「巴图鲁」。
《国语辞典》:武士刀  拼音:wǔ shì dāo
旧时日本武士随身携带的长刀。
《漢語大詞典》:裹见(裹見)
谓有罪之臣在武士簇拥下穿靴执笏朝见君主。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班朝:“有罪之人朝见,如与免把见,则仍旧穿执,谓之裹见,唯加武士簇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