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王栖霞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2—943 【介绍】: 五代时齐鲁人,字元隐,一名敬真。七岁以神童及第。唐天祐时南渡,从道士聂师道传道法。李昪辅吴,召之,馆于元真观。昪建南唐,赐号元博大师,又加号真素先生。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八
栖霞一名敬真。字元隐。七岁以神童及第。天祐时避乱南渡为道士。徐知诰辅吴。召至金陵。馆于元观馆。升元初加金印紫绶。赐号元博大师。又加号真素先生。保大元年卒。年六十二。
郭显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五七四
郭显,号栖霞子,沁源(今山西沁源)人,道教徒。绍兴中卜居临桂(今桂林)。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徐冲渊(《洞霄诗集》作仲渊),字叔静,自号栖霞子,姑苏(今江苏苏州)人。道士。孝宗淳熙中诏居太一宫高士斋,后典洞霄通明馆。孝宗逊位后,复诏居佑圣观凝神斋。有《西游诗集》,已佚。事见《洞霄图志》卷五。今录诗十二首。
全宋文·卷六二六○
徐冲渊,字叔静,自号栖霞子,道士。姑苏(今江苏苏州)人。淳熙中,被召居太一宫高士斋,已而奉诏典洞霄通明馆。孝宗召寘佑圣观凝神斋。复主豫章玉隆观,卒。有《西游集》。见《洞霄图志》卷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8—1328 【介绍】: 宋元间钱塘人,字廷玉,号湛渊,又号栖霞山人。少颖敏,博通经史。世祖至元末授太平路儒学正,摄行教授事,建天门、采石二书院。仕至儒学副提举。诗文一主于理,刘辰翁称其诗逼陶、韦,书逼颜、柳。有《湛渊集》。
元诗选
珽字廷玉,钱唐人。八岁能赋诗,长,习为科举业,轰然有声场屋间。宋亡后,客授藏书之家,昼翻夜诵,灯坠花穴帽不知也。丞相伯颜、程承旨钜夫、刘中丞伯宣前后交荐,辞不赴,李文简公衎力起之。授太平路儒学正,未几摄行教授事,寻转常州路教授,升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秩满,署淮东盐仓太使,谢事,养疴海陵。再迁兰溪州判官,致仕。结庐西湖之金沙滩,有泉自天竺来,及门而汇,榜之曰湛渊,因以自号。晚归老栖霞,又号栖霞山人。以天历元年卒,年八十一。所居多竹,先是一竿上岐为二,人皆异之,赋《双竹杖》诗,未几而殁。廷玉有二子,盖先兆也。所著曰《湛渊集》。剡源戴帅初评其诗,甚似渡江陈去非,而尝讳言去非。其赋《铜浮沤》一篇,尤清驯可念。紫阳方万里称其冠绝古人,有英雄大丈夫气。庐陵刘会孟谓其不为雕刻苛碎,苍然者不惟极尘外之趣,兼有云山韶濩之音。皆确论也。
全宋诗
白珽(一二四八~一三二八),字廷玉,号湛渊、栖霞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理宗景定元年(一二六○)入太学。度宗咸淳中以诗著,与同邑仇远合称仇白。宋亡,以教授生徒为业。后以荐为太平路学正,历常州路教授、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以兰溪州判官致仕。元文宗天历元年卒,年八十一。有《湛渊集》八卷,已佚。清杭州沈崧町辑为一卷。事见本集附录明宋濂《湛渊先生白公墓志铭》。 白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廷玉,钱塘人。以荐授官累迁江浙儒学副提举历兰溪州判官致仕自号栖霞山人有湛渊集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二
彭印古,字心符,号栖霞,蒙化人。诸生。有《松溪诗集》。

人物简介

听秋声馆词话·卷五
吴江人,幼慧工诗,时出新意,年十七卒。
江苏诗徵·卷一百八十三
吴江人,布衣岱女,著《剪愁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9—1722 【介绍】: 清江苏常熟人,字扶曦,字栖霞,又号天虞山人。眉子。善没骨花卉。性孝友。工诗,意境脱俗。
晚晴簃诗汇·卷六十三
马元驭,字扶曦,号天虞山人,常熟人。
《國語辭典》:栖霞(棲霞)  拼音:qī xiá
1.县名。位于山东省东北方,威海卫市之西,临劳山南麓。
2.山名:(1)在江苏省江宁县东南。(2)在浙江省杭县西。
分類:栖霞寺庙
《分类字锦》:碧洞栖霞(碧洞栖霞)
王勃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铭檐分石窦地络金沙丹丘抗月碧洞栖霞
分类:
《漢語大詞典》:倒提
(1).把人或物倒过来悬空提着。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验各种死伤》:“此被人倒提入水揾死者也。”
(2).倒引,倒叙。《花月痕》第五回 栖霞居士 评:“此回传 痴珠 ,纯用倒提之笔,步步凌虚,高唱而入,妙文也,亦至文也。”
《漢語大詞典》:文境
文章的意境。 清 戴钧衡 《重刻〈方望溪先生全集〉序》:“我朝有天下数十年, 望溪 方先生 出,其承八家正统,就文境核之,亦与 熙甫 异境同归。”《花月痕》第四五回 清 栖霞居士 评:“文境却极变化。”
《漢語大詞典》:总挈(總挈)
总提。谓提纲挈领。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上:“兼裒总挈,集厥大成。”《花月痕》第十三回 栖霞居士 评:“全篇分作四大段读,以中奸计总挈,以断情根总结。” 清 薛福成 《书汉阳叶相广州之变》:“篇中顿挫停蓄,或顺递,或逆接,或明揭,或隐藏,或豫摄下意,或总挈全旨,用笔自有法度。”
《国语辞典》:莱阳县(莱阳县)  拼音:lái yáng xiàn
县名。在山东省栖霞县之南。境内以产梨著称。
《漢語大詞典》:浑括(渾括)
总括;概括。《花月痕》第十五回回末 栖霞居士 评阅:“《七夕》一词,并已浑括全书大旨。” 清 谭嗣同 《〈仁学〉自叙》:“通之义,以‘道通为一’为最浑括。” 朱自清 《〈古诗十九首〉释》:“但典故并不妨害十九首的‘自然’;因为这类诗究竟是民间味,而且只是浑括的抒叙,还没到精细描写的地步,所以就觉得‘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