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烦酲(煩酲)
形容内心烦躁或激动,有如酒醉。 汉 枚乘 《七发》:“纷屯澹淡,嘘唏烦酲。” 清 钱谦益 《定海范氏双节序》:“余观 范子 之述二母,未尝不为之欷歔烦酲,掩卷而太息也。”
《漢語大詞典》:马鹿(馬鹿)
(1).马和鹿。 汉 陆贾 新语·辨惑:“夫马鹿之异形,众人所知也。” 唐 古之奇 《秦人谣》:“上下一相蒙,马鹿遂颠倒。”新唐书·元稹传:“彼 赵高 ,刑餘之人,傅之以残忍戕贼之术,日恣睢,天下之人未尽愚,而 亥 不能分马鹿矣。”
(2).鹿的一种。体长,肩高,耳大,有如小马,故称马鹿。雄的有角,最多生八叉。毛色夏季赤褐色,冬季灰褐色,臀部灰白色。我国多产于 东北 、 内蒙 、 西藏 等地。毛皮可做褥垫或制革,肉供食用,鹿茸入葯。 沈凯 《古玛河春晓》第五章:“离他不到二十步远的水边,站着一头肥壮的马鹿,摇晃着一对美的盘杈大角。”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鹿
(3).梵语Mahallaka的日语译音。无知,愚蠢。日语亦用以骂人,谓笨蛋;混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教者马鹿,学者亦马鹿。” 瞿秋白 《乱弹·小白龙》:“如此之爱国主义,如此之国家主义,如此之马鹿。”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九:“‘马鹿!’留一撮撮小胡子的 森田 ,也踱出来,站在一边,瞪着眼睛,帮着 韩老六 斥骂 郭全海 。”
《漢語大詞典》:箭波
流动迅速有如飞箭的水波。 宋 周邦彦 《还京乐·春景》词:“望箭波无际,迎风漾日黄云委。” 宋 柳永 《定风波》词:“骤雨歇,极目萧疏,塞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
《漢語大詞典》:鸟工(鳥工)
有如鸟飞的本领。史记·五帝本纪“ 舜 乃以两笠自扞而下” 司马贞 索隐引 汉 刘向 列女传:“二女教 舜 鸟工上廪。”《竹书纪年》卷上“帝 舜 有虞氏 ” 南朝 梁 沈约 注:“ 舜 父母憎 舜 ,使其涂廪,自下焚之, 舜 服鸟工衣服飞去。”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五:“礼记曰:‘ 舜 葬 苍梧 ,二妃不从。’明二妃生不从征,死不从葬,义可知矣。即令从之,二女灵达,鉴通无方,尚能以鸟工龙裳救井廩之难,岂当不能自免於风波,而有双沦之患乎?”
《漢語大詞典》:画债(畫債)
允诺为人作画,尚未兑现,有如负债在身,故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此楼乃名妓 香君 梳妆之所,美人一去,庭院寂寥,正好点染云烟,应酬画债。”
《國語辭典》:麀聚  拼音:yōu jù
麀,牝鹿。「麀聚」即聚麀,本指兽类父子共一牝的行为。后比喻乱伦。参见「聚麀」条。宋。朱熹 斋居感兴诗二○首之七:「麀聚渎天伦,牝晨司祸凶。乾纲一以坠,天枢遂崇崇。」《朝鲜王朝实录。中宗实录。卷三》:「卫完鹑奔之丑,圣人著之于经,唐宗麀聚之乱,史氏特书于策。」《红楼梦》第六九回:「你虽悔过自新,然已将人父子兄弟致于麀聚之乱,天怎容你安生。」
《漢語大詞典》:棕鱼
1.亦作"?鱼"。
2.棕榈的花苞。因其中细子成列有如鱼子,故称。
《國語辭典》:工具  拼音:gōng jù
1.工作时所用的器具。如:「请你帮我拿修车工具过来。」
2.比喻用以达到目的的一切事物。如:「语言是人们沟通的工具。」
《漢語大詞典》:抽割
(1).抽去割除。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若疾发结於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
(2).谓心肠有如割裂。形容哀痛之极。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天不憖遗,奄见薨落,哀慕抽割,震动于厥心。”
《國語辭典》:抱官囚  拼音:bào guān qiú
1.囚犯、罪犯。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三折:「臣海外收伏了四百州,将凌烟阁番作抱官囚,久以后再谁想分破帝王忧。」
2.比喻贪恋功名利禄,无法得到真正自由的人。宋。黄庭坚 四休居士诗三首之一:「富贵何时润髑髅,守钱奴与抱官囚。」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一折:「蜗角蝇头,利名营勾,空生受。……假若便功名成就,算来则是抱官囚。」也作「报官囚」。
《漢語大詞典》:甗锜(甗錡)
形容山岩欹斜有如倾侧的甗。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巖陁甗錡,推崣崛崎。” 郭璞 注引 司马彪 曰:“甗,甑也;錡,欹也。上大下小,有似欹甑也。”
《国语辞典》:泥流  拼音:ní liú
为土、石和水的混合体,常因暴风雨发生而有如混凝土般沿著河谷向下流动,密度大且流速较土流快。泥流多沿河谷或河床中进行,在高山区或乾燥至半乾燥气候区较多,有时也会挟带大块砾石。
《国语辞典》:绝配(绝配)  拼音:jué pèi
二者相配,互补长短,或同类相聚,有如天成。带有揶揄的意味。如:「这对夫妻每天斗嘴吵架闹个不停,真是绝配。」
《国语辞典》:玉山崩  拼音:yù shān bēng
三国时代魏人嵇康体型高大,喝醉时有如将崩的玉山。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后用来比喻人酒醉的样子。
《漢語大詞典》:烦恼贼(煩惱賊)
佛教语。谓烦恼伤人之性,有如盗贼。《维摩经·菩萨行品》:“以智慧剑,破烦恼贼。”法苑珠林卷五六:“我心得解脱,无明大黑闇;断除诸有葢,以杀烦恼贼。” 金 元好问 《龙门川大清安禅寺碑》:“有为烦恼贼所嬈者,我愿为法城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