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有何
有什么。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几日试来那几日唱名?得意那不得意?有何传示、有何书信?”《水浒传》第五三回:“风过处,一尊黄巾力士出现,躬身禀復:‘我师有何法旨?’”如:有何不可;有何难哉。
分類:有何什么
《漢語大詞典》:有何面目
反诘语。表示无颜,没有脸面。战国策·秦策五:“王召 姚贾 而问曰:‘吾闻子以寡人财交於诸侯,有诸?’对曰:‘有。’王曰:‘有何面目復见寡人?’”后汉书·独行传·赵苞:“食禄而避乱,非忠也;杀母以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於天下?”《水浒传》第一一九回:“今日 宋江 虽存,有何面目再见 山东 父老、故乡亲戚?”
《国语辞典》:有何不可  拼音:yǒu hé bù kě
有什么不可以。宋。辛弃疾〈鹧鸪天。鸡鸭成群晚不收〉词:「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怎么样的一个小和尚,这等赞他?我便去寻他看看,有何不可?」
《漢語大詞典》:有以
(1).犹有因。有道理;有规律。《诗·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史记·田儋列传:“﹝ 横 ﹞遂自剄,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 高帝 。 高帝 曰:‘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乎哉!’” 晋 潘岳 《西征赋》:“岂虚名之可立,良致霸其有以。” 唐 白居易 《黑龙饮渭赋》:“或隐或见,时行时止,顺冬夏而无乖,应昏明而有以。”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武林》:“ 武林山 出 武林 水, 灵隐 后山毋乃是此山,亦復用此名,细考其来真有以。”
(2).犹有为。有所作为。老子:“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王弼 注:“以,用也。皆欲有所施用也。”
(3).犹有何。有什么。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4).表示具有某种条件、原因等。孙子·九变:“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宋 叶适 《安集两淮申省状》:“自古立国,未尝不有以处之也;无以处之,则地为弃地而国谁与共守!” 严复 《原强》:“彼西洋者,无法与法并用而皆有以胜我者也。”
《國語辭典》:何苦  拼音:hé kǔ
何必自寻苦恼。反问语气,表示不值得、不需要。《红楼梦》第七二回:「我又不是管事的人,何苦我坏你名声?」
《國語辭典》:请罪(請罪)  拼音:qǐng zuì
1.问罪。《书经。汤诰》:「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请罪有夏。」《左传。僖公二年》:「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
2.承认己过,自请处分。《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传。王烈传》:「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两亲家两亲妈,各自请罪,认个悔气,都道一桩事完了。」
3.请求免罪。《资治通鉴。卷五十四。汉纪四十六。桓帝延熹二年》:「岁时贡献,皆先输上第于冀,乘舆乃其次焉。吏民赍货求官、请罪者,道路相望。」
《国语辞典》:干卿底事  拼音:gān qīng dǐ shì
与你有何相关,指多管閒事。参见「干卿何事」条。
分类:有何相关
《国语辞典》:干卿何事  拼音:gān qīng hé shì
与你有何相关,指多管閒事。语出宋。马令《南唐书。卷二一。党与传下。冯延巳传》:「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也作「干卿底事」。
《漢語大詞典》:出何典记(出何典記)
诘问见于何书,有何根据。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 韶 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謿之曰:‘ 边孝先 ,腹便便。嬾读书,但欲眠。’ 韶 潜闻之,应时对曰:‘ 边 为姓, 孝 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 周公 通梦,静与 孔子 同意。师而可謿,出何典记?’”按,此有指斥所言荒唐无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