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虚牝(虛牝)  拼音:xū pìn
1.溪谷。古人以丘陵为牡,溪谷为牝。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爽籁惊幽律,哀壑叩虚牝。」
2.比喻无用之地。唐。韩愈〈赠崔立之评事〉诗:「可怜无益费精神,有似黄金掷虚牝。」
《漢語大詞典》:画墁(畫墁)
谓在新粉刷的墙壁上乱画。比喻劳而无用。孟子·滕文公下:“有人於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 朱熹 集注:“墁,墙壁之饰也。毁瓦画墁,言无功而有害也。” 宋 王安石 《答虞醇翁》诗:“万事等画墁,虽勤亦何收?” 清 曹寅 《小轩辟除已移居其中有怀子猷》诗之一:“尘沙实积菴摩内,儿竖全矜画墁劳。”
《國語辭典》:土梗  拼音:tǔ gěng
1.土壤和树木的根茎。比喻卑贱无用或卑贱无用之人。《庄子。田子方》:「吾所学者,直土梗耳。」
2.以泥土捏塑的偶像。比喻轻贱无用。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视若游尘,遇同土梗。」唐。杜甫〈雷〉诗:「真龙竟寂寞,土梗空俯偻。」
《漢語大詞典》:疣赘(疣贅)
(1).疣。泛指痈疽疮毒。旧唐书·忠义传上·俞文俊:“臣闻天气不和而寒暑併,人气不和而疣赘生。” 明 唐顺之 《囊痈卧病作》诗之三:“疣赘勿嫌能侈性,支离番笑足全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文敏公 误信祝由,割指上疣赘,创发,病卒。”
(2).比喻多馀无用的。 汉 扬雄 《法言·问道》:“允治天下,不待礼文与五教,则吾以 黄帝 、 尧 、 舜 为疣赘。”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如二传之叙事也,榛芜溢句,疣赘满行,华多而实少,言拙而寡味。” 章炳麟 《文学说例》:“有韵之文,或以数字成句度,不可增损;或取协音律,不能曲随己意。强相支配,疣赘实多。”
《漢語大詞典》:散樗
不成材之樗木。比喻无用之人。常用作自谦之辞。语本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 唐 虞世南 《奉和幸江都应诏》:“多幸霑行苇,无庸类散樗。” 唐 骆宾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 宾王 散樗易朽,蟠木难容。” 明 屠隆 《綵毫记·归隐林泉》:“下官出山潦草,隐志不坚,立朝散樗,勛名未立,负媿良多。”
《漢語大詞典》:冗吏
(1).无固定职事的官吏。周礼·地官·槀人“掌共外内朝宂食者之食” 唐 贾公彦 疏:“宂,散也。外内朝上直诸吏谓之宂吏,亦曰散吏。”
(2).多余无用的官吏。 唐 符载 《夏日卢大夫席送敬侍御之南海序》:“二年春,皇帝以易简之道大黜冗吏。”
《漢語大詞典》:弊屣
破旧的鞋子。喻无用之物。太平御览卷六九八引孟子:“ 舜 视弃天下犹弃弊屣也。”今本孟子·尽心上作“敝蹝”。 宋 王安石 《我所思寄黄吉甫》诗:“ 黄侯 可与谈妙理,视弃荣官犹弊屣。”
《漢語大詞典》:虚道
空泛无用的说教。《商君书·农战》:“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韩非子·制分:“是以虚士立名於内,而谈者为略於外,故愚怯勇慧相连而以虚道属俗而容乎世,故其法不用,而刑罚不加乎僇人。”
《國語辭典》:泥龙(泥龍)  拼音:ní lóng
1.泥做的龙形,古代用来祈雨。北周。庾信 嘉晴诗:「已欢无石燕,弥欲弃泥龙。」也称为「土龙」、「偶龙」。
2.比喻无用。南朝梁。庾肩吾 为南康王让丹阳尹表:「是知策彼泥龙,不能令其逐日;乘斯流马,安可使其奔电。」
《漢語大詞典》:疏冗
亦作“疎冗”。
(1).粗率懒散。北史·序传·李璵:“后 汝南王 悦 为 司州 牧, 悦 性质疏冗,情识不伦。” 宋 司马光 《与吴相书》:“ 光 疎冗之人,无一物可以为报。”
(2).粗陋无用。 唐 韩愈 张籍 《会合联句》:“瘴衣常腥腻,蛮器多疎冗。”
(3).闲散的职务或人员。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元年:“臣备位諫官,至今未知圣躬安否,况疏冗乎!” 胡三省 注:“冗,散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赵令郯》:“ 崇寧 初,分置敦宗院於三京,以居疎冗,选宗子之贤者蒞治。”
《漢語大詞典》:无弃材(無棄材)
没有无用的材料。常喻人各有用。 三国 魏 曹植 《当欲游南山行》:“大匠无弃材,船车用不均。” 赵幼文 校注引《淮南子·主术训》:“是故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无大小修短,各得其所宜,规矩方圆,各有所施。” 唐 薛据 《怀哉行》:“明时无废人,广厦无弃材。良工不我用,有用寧自媒。”
《漢語大詞典》:栎材(櫟材)
喻无用之材。 宋 岳珂 桯史·周益公降官:“臣有愧积中,无阶报上。省諐田里,视桑荫之几何;托命乾坤,比櫟材而知免。”参见“ 櫟散 ”。
分類:无用
《國語辭典》:栎散(櫟散)  拼音:lì sǎn
栎木材质松散,只能勉强当柴烧,不能用作建材。故以栎散比喻才能平庸、无用或不为世用的人。见《庄子。人间世》。《魏书。卷五二。列传。宗钦》:「伊余栎散,才至庸微。遭缘幸会,忝为枢机。」
分類:无用谦词
《國語辭典》:栎散(櫟散)  拼音:lì sǎn
栎木材质松散,只能勉强当柴烧,不能用作建材。故以栎散比喻才能平庸、无用或不为世用的人。见《庄子。人间世》。《魏书。卷五二。列传。宗钦》:「伊余栎散,才至庸微。遭缘幸会,忝为枢机。」
分類:无用谦词
《國語辭典》:废物(廢物)  拼音:fèi wù
1.无用之物。唐。元稹 中书省议赋税及铸钱等状:「创制炉冶,器具颇繁,一年勒停,并是废物。」《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我们若非这主人识货,也只当废物罢了。」
2.骂人之词,指无用之人。《红楼梦》第三九回:「什么福,不过是个老废物罢了。」《醒世姻缘传》第九二回:「有这閒饭,拿来喂了个狗,也替人看看家,活养这废物待怎么!」
《漢語大詞典》:余名(餘名)
死后的空名;无用的虚名。列子·杨朱:“矜一时之毁誉,以焦苦其神形,要死后数百年中餘名,岂足润枯骨?何生之乐哉?”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原法:“乃必欲周旋於此胶彼漆之中,以博宪章之餘名,此俗儒之勦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