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施食  拼音:shī shí
佛教谓施食给饿鬼。《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请了大和尚在船上悬挂佛像,铺设经坛从西水关起,一路施食到进香河。」也称为「放焰口」、「焰口」。
《國語辭典》:燕坐  拼音:yàn zuò
閒坐、休憩。《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展眼元宵在迩,自正月初八日就有太监出来先看方向:何处更衣,何处燕坐。」
《漢語大詞典》:设斋(設齋)
(1).备办素食。 隋炀帝 《遣使入天台设周忌书》:“今遣典籤 吴景贤 ,往彼设斋,奉为亡日追福。” 宋 钱愐 钱氏私志·尚主:“ 岐公 遂就启圣院设斋,令 敏甫 尽召同舍。饭罢, 岐公 会茶,熟视 光玉 甚久。”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 桂王 临朝,命承奉 刘 及 王 承奉之侄设斋 桃花冲 施僧。”
(2).向僧尼施食。 清 元龙 《乞食》诗:“林间纔定起,洗鉢出门行。童子亦知善,设斋非爱名。”
《國語辭典》:施斋(施齋)  拼音:shī zhāi
将食物供养给出家人。唐。韦蟾〈岳麓道林〉诗:「他方居士来施斋,彼岸上人投结夏。」
分類:施食僧侣
《漢語大詞典》:焰口经(焰口經)
泛指向饿鬼施食时所诵的经文。有《焰口饿鬼经》《焰口仪轨经》《焰口施食仪》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僧所诵《焰口经》,词颇俚。然闻其召魂施食诸梵咒则实佛所传。” 清 袁枚 新齐谐·曹阿狗:“其邻 曹 姓,大族也,於前夕果延僧人诵《焰口经》。”参见“ 焰口 ”。
《國語辭典》:焰口  拼音:yàn kǒu
一种佛教修行仪式。焰口本是一饿鬼名,源于唐代翻译的密教典籍。据说一次夜里,阿难正在修行时看到口吐火焰的饿鬼焰口,为免自己堕入饿鬼道,及使诸饿鬼解除痛苦,向佛陀请示。佛陀说出此种施食的方法。后人称向饿鬼施食的仪式为「焰口」。有关焰口的仪式,由于传承不一,相互径庭。也称为「放焰口」、「施食」。
分類:饿鬼佛事
《漢語大詞典》:设焰口(設焰口)
即放焰口。佛教谓和尚作佛事向地狱中的饿鬼施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设焰口,结高坛介]” 王季思 等注:“焰口,本是佛教传説里饿鬼的名字,后来称和尚作法为饿鬼施食作设焰口。”
施食
【佛学大辞典】
(仪式)施饿鬼之食也。又供养斋食于僧也。【又】向食施咒愿,谓之唱食。又云施食。佛说贤者五福德经曰:「佛言:人持食施僧,有五种利:一色二力三命四安五辩。」禅苑清规曰:「首座施食粥,云粥有十利(云云),斋云三德六味(云云),施食已,行者喝食。」
【佛学常见辞汇】
1。布施食物给饿鬼。2。供养斋食给僧人。
施食会
【佛学大辞典】
(行事)施食于鬼神饿鬼等之法会。
【佛学常见辞汇】
布施食物给鬼神等的法会。
施食仪起教缘由
【佛学大辞典】
(经名)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起教阿难陀缘由之异名。
施食获五福报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食施获五福报经之异名。
燄口施食仪
【佛学大辞典】
(经名)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之略称。
五福报──施食获五福报
【三藏法数】
(出施食获五福报经)
〔一、施命〕,谓人七日不得食则死,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命。其施命者,得世世长寿、财富无量报。
〔二、施色〕,谓人不得食,颜色憔悴,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色。其施色者,得世世端正、人见欢喜报。
〔三、施力〕,谓人不得食,身羸力弱,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力。其施力者,得世世多力、终无耗减报。
〔四、施安〕,谓人不得食,心愁身危,不能自安,若人以食施之,即为施安。其施安者,得世世安隐、不遇灾患报。
〔五、施辩〕,谓人不得食,困不能言,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辩。其施辩者,得辩慧通达、闻者喜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