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直内方外(直內方外)  拼音:zhí nèi fāng wài
语本《易经。坤卦》〈文言〉曰:「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指内心诚明正直,行为端庄方正。三国魏。明帝〈赠谥徐宣诏〉:「宣体履至实,直内方外,历任三朝,公亮正色。」
《漢語大詞典》:文圆质方(文圓質方)
谓外表随和而内心方正。 清 梅曾亮 《送周石生序》:“吾友 石生 ……忠恕纯白,文圆质方,不激不随。”
《國語辭典》:宋体字(宋體字)  拼音:sòng tǐ zì
宋代刻书字体。由于字形方正,横细直粗,后世遂用作印刷字体。也称为「老宋体」。
《漢語大詞典》:颋颋(頲頲)
端方正直貌。 清 龚自珍 《送广西巡抚梁公序三》:“公有肃德,其躬頲頲,其行简简。”
分類:端方方正
《国语辞典》:四四方方  拼音:sì sì fāng fāng
形体方正的样子。如:「这栋房屋四四方方的,我满喜欢。」
分类:形体方正
《国语辞典》:基立尔字母(基立尔字母)  拼音:jī lì ěr zì mǔ
操斯拉夫语言、信奉东方正教的民族所使用的文字。西元九世纪由希腊籍传教师基立尔(Cyril)在希腊文字的基础上创立。原有四十三个字母,今简化为乌克兰语的三十三字母、俄语的三十二字母及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各三十字母。用基立尔字母写的最早的文献是九世纪由基立尔和圣美多迪乌斯所翻译的圣经与其他教会文献。也作「基里尔文字」、「西里尔字母」。
《国语辞典》:蟹匡蝉緌(蟹匡蝉緌)  拼音:xiè kuāng chán ruí
緌,古代帽子打结后下垂的部分。蟹匡指螃蟹的背甲方正有如供蚕吐丝的平筐,蝉緌指蝉颔下长而直的口器,有如垂下的帽带。蟹匡蝉緌指徒有外形相似,实质上却一点关系都没有。语本《礼记。檀弓下》:「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后用以比喻名实不符。
《漢語大詞典》:走方步
行路走方正的步子。比喻为人端方正派。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怎奈老爷是个走方步的人,凡那些送字样子、送诗篇儿这些门路,都不晓得去作……因此上点了一个三甲。”
《国语辞典》:蟹壳脸(蟹壳脸)  拼音:xiè ké liǎn
形容人脸型方正,有如蟹壳。
《國語辭典》:刚正不阿(剛正不阿)  拼音:gāng zhèng bù ē
刚强正直,不徇私逢迎。《聊斋志异。卷一二。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漢語大詞典》:敦整
敦厚方正。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太尉沛国刘矩》:“太尉 沛国 刘矩 叔方 ,父字 叔辽 ,累祖卿尹,好学敦整。” 吴树平 校释:“敦整,敦厚方正。”
分類:敦厚方正
《漢語大詞典》:方光乌(方光烏)
指 清 代科举应试的字体。其体方正、光润,墨色乌黑。这种字体也流行于翰林院,故又称“院体”、“馆阁体”。据传为历相 乾隆 、 嘉庆 、 道光 三朝的 曹振镛 所创。 康有为 《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其楷法方光乌之尚,尤为费时。”
《漢語大詞典》:方言矩行
谓言行方正,合乎规范。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孝感》:“ 彭一菴 ,名 瓏 ,字 云客 , 长洲 人,方言矩行,士林推重。”
《国语辞典》:方颐大口(方颐大口)  拼音:fāng yí dà kǒu
方颐,下巴方正。方颐大口形容人相貌堂堂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二九回:「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
《漢語大詞典》:反包围
打破敌人对己方正在形成包围的作战行动
被包围的一方对包围者所形成的包围,是战场上敌对双方犬牙交错形态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