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敦煌  拼音:dūn huáng
地名。为甘肃省四大绿洲之一。中国古代的丝绸经此西运,是丝路上的重要据点。也称为「燉煌」。
《国语辞典》:敦煌千佛洞  拼音:dūn huáng qiān fó dòng
地名。位于甘肃省敦煌县鸣沙山。内藏丰富文物,如壁画、泥塑等,对中国佛教、文学、艺术贡献颇大。参见「敦煌石室」条。
《国语辞典》:敦煌壁画(敦煌壁画)  拼音:dūn huáng bì huà
敦煌千佛洞洞穴的墙壁上所发现的绘画。唐代以前的绘画多不存在,但敦煌千佛洞却保存了大量的绘画,非常有价值。壁画内容分图案、故事、佛像、供养像四类,是中国绘画的宝藏。
《国语辞典》:敦煌曲子  拼音:dūn huáng qǔ zi
敦煌石窟所发现的唐代民间歌曲。有五、七言的整齐句式,也有长短句;有单段的,也有多段词共用一个曲调的;还有若干段成套连续演唱的大曲。
《漢語大詞典》:敦煌变文(敦煌變文)
敦煌石室 中所藏的讲唱体通俗文学作品。是 中国 唐 五代 时期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 王重 民等所编《敦煌变文集》中搜罗的 敦煌 变文较为宏富。参见“ 变文 ”、“ 敦煌石室 ”。
分類:讲唱作品
《漢語大詞典》:敦煌变文集
今人王重民等编。八卷。前三卷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四至六卷为佛经故事,卷七为押座文和其他短文,卷八为搜神记《孝子传》。系根据一百八十七种敦煌写本整理而成,共包括八十七种作品。是研究敦煌变文的重要参考书。
《漢語大詞典》:敦煌词(敦煌詞)
指藏于 甘肃省 敦煌石室 中的 唐 五代 词。 清 光绪 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被发现。除少数可考知作者姓名的文人作品外,绝大多数为无名氏的作品,包括部分民间创作。为 中国 词创作发轫期的重要成果。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对词的发展及其他多种学科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参见“ 敦煌石室 ”。
分類:甘肃
《國語辭典》:敦煌石室  拼音:dūn huáng shí shì
地名。甘肃省敦煌县东南鸣沙山半腹地山麓有石室无数,俗称为「千佛洞」,旧称为「莫高窟」。于前秦苻坚建元二年由僧人乐僔凿建经营。内藏六朝、隋、唐及五代人手写佛教经典及其他艺术品甚富,对中国文学艺术影响颇钜。清光绪二十六年发现,所藏多为英人斯坦因及法人伯希和先后择要蒐罗而去,今藏伦敦博物馆和巴黎国民图书馆。也称为「敦煌千佛洞」、「敦煌石窟」。
《國語辭典》:敦煌石窟  拼音:dūn huáng shí kū
地名。位于甘肃省敦煌县鸣沙山,为中国的著名石窟,清光绪二十六年(西元1900)被发现。石窟内满绘壁画和彩塑雕像,并藏有经典及珍贵的文献资料。参见「敦煌石室」条。
《國語辭典》:敦煌石室  拼音:dūn huáng shí shì
地名。甘肃省敦煌县东南鸣沙山半腹地山麓有石室无数,俗称为「千佛洞」,旧称为「莫高窟」。于前秦苻坚建元二年由僧人乐僔凿建经营。内藏六朝、隋、唐及五代人手写佛教经典及其他艺术品甚富,对中国文学艺术影响颇钜。清光绪二十六年发现,所藏多为英人斯坦因及法人伯希和先后择要蒐罗而去,今藏伦敦博物馆和巴黎国民图书馆。也称为「敦煌千佛洞」、「敦煌石窟」。
《國語辭典》:敦煌石室  拼音:dūn huáng shí shì
地名。甘肃省敦煌县东南鸣沙山半腹地山麓有石室无数,俗称为「千佛洞」,旧称为「莫高窟」。于前秦苻坚建元二年由僧人乐僔凿建经营。内藏六朝、隋、唐及五代人手写佛教经典及其他艺术品甚富,对中国文学艺术影响颇钜。清光绪二十六年发现,所藏多为英人斯坦因及法人伯希和先后择要蒐罗而去,今藏伦敦博物馆和巴黎国民图书馆。也称为「敦煌千佛洞」、「敦煌石窟」。
《漢語大詞典》:敦煌五龙(敦煌五龍)
晋 代 敦煌 人 索靖 、 氾衷 、 张甝 、 索紾 、 索永 的合称。因其俱有逸群之才,故称。晋书·索靖传:“ 索靖 字 幼安 , 敦煌 人也…… 靖 少有逸羣之量,与乡人 氾衷 、 张甝 、 索紾 、 索永 俱诣太学,驰名海内,号称‘ 敦煌 五龙’。”
分類:敦煌索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