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上台(上臺)  拼音:shàng tái
1.上司。唐。白居易 病中辱张常侍题集贤院诗因以继和诗:「骑省通中掖,龙楼隔上台。」《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我们将此事叙一个简明的禀帖,禀明上台,看上台如何批下来,我们遵照办理就是了。」
2.登上舞台或讲台。《红楼梦》第五四回:「文官等听了出来,忙去扮演上台。」
3.比喻出任官职或掌权。如:「从他平常的行止看来,一旦上台后定有一番作为。」
《國語辭典》:上台(上檯)  拼音:shàng tái
旧俗嫁女陪送妆奁,用两人肩挑一台,称为「上台」。
《國語辭典》:渤海  拼音:bó hǎi
1.海洋名。在大陆地区东北方,以山东、辽东两半岛环抱而成,其外为黄海。辽宁、河北两省及山东省北部都濒临此海。也称为「北海」。
2.郡名。汉代设置,在今河北境内,并及山东境。
3.国名。参见「渤海国」条。
《國語辭典》:神器  拼音:shén qì
1.神物。《老子》第二九章:「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三国魏。王弼。注:「神,无形无方也。器,合成也。无形以合,故谓之神器也。」
2.比喻帝位。《三国演义》第八○回:「吾父功盖寰区,威震天下,然且不敢篡窃神器。」《幼学琼林。卷一。朝廷类》:「神器大宝,皆言帝位。」
3.神奇的器物,如宝剑之类。《文选。张协。七命》:「神器化成,阳文阴缦。」
《國語辭典》:九鼎  拼音:jiǔ dǐng
1.夏禹时,以九州贡金所铸的鼎,被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徵国家政权的传国宝器。周德衰,九鼎乃没于泗水彭城下。见《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
2.比喻分量极重。如:「一言九鼎」。宋。黄庭坚〈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诗:「声名九鼎重,冠盖万夫望。」
《國語辭典》:枢机(樞機)  拼音:shū jī
1.户枢与弩牙。比喻事物的关键。《易经。系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章表》:「章表奏议,经国之枢机。」
2.职务重要的官吏。《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故先帝防慎舅氏,不令在枢机之位。」
3.罗马天主教教宗下的亲王,有选举教宗投票权。中国旧有田耕莘、于斌二枢机。
《國語辭典》:一统(一統)  拼音:yī tǒng
1.全国由一个政府统治而不分裂。如:「大一统是《春秋》大义,就是强调一统的重要性。」
2.一齐。《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再赌一场,一统算帐。」
3.一座。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二折:「我久以后索与他盖一所设象的祠,建一统纪节的碑。」元。刘时中〈端正好。众生灵遭磨障套。尾声〉曲:「立一统碑碣字数行,将德政因由都载上。」
4.古代历法以一千五百三十九岁为一统。汉。王充《论衡。谰时》:「积日为月,积月为时,积时为岁,千五百三十九岁为一统。」
《國語辭典》:洪钧(洪鈞)  拼音:hóng jūn
造化、自然。《文选。张华。答何劭诗二首之二》:「洪钧陶万类,大块禀群生。」
《國語辭典》:郊庙(郊廟)  拼音:jiāo miào
古代天子祭祀天地、祖先的宗庙。《文选。班固。两都赋》:「白麟、赤雁、芝房、宝鼎之歌荐于郊庙;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之瑞以为年纪。」《三国演义》第二二回:「使缮修郊庙,翊卫幼主。」
《國語辭典》:图籍(圖籍)  拼音:tú jí
1.地图户籍。《史记。卷七○。张仪列传》:「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2.图画文籍。《新唐书。卷九七。列传。魏徵》:「丧乱后,典章湮散,徵奏引诸儒校集秘书,国家图籍粲然完整。」
《國語辭典》:法制  拼音:fǎ zhì
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
《漢語大詞典》:谋国(謀國)
(1).谋划取得国家政权。后汉书·冯异岑彭等传赞:“奇锋震敌,远图谋国。” 三国 魏 嵇康 《太师箴》:“故君位益侈,臣路生心。竭智谋国,不吝灰沉。”
(2).为国家利益谋划。 宋 沈作喆 寓简卷十:“ 禹 非但不能谋国,亦不善养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征安南:“ 夏贵溪 不欲用兵,亦谋国远虑,迨其后议復 河套 ,又力主其事,致陷重辟。”京剧《杨门女将》第三场:“ 寇天官 ,谋国之道,持重为是啊!”
《國語辭典》:宝鼎(寶鼎)  拼音:bǎo dǐng
1.原为古代的炊器,后作为政权的象徵,故称为「宝鼎」。《史记。卷二八。封禅书》:「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
2.汉郊祀歌曲。《汉书。卷六。武帝纪》:「六月,得宝鼎后土祠旁。秋,马生渥洼水中。作宝鼎、天马之歌。」
3.三国时吴国孙皓的年号(西元266~269)。
《國語辭典》:政教  拼音:zhèng jiào
1.政治与教化。《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内脩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大家习学礼乐,成就出些人才,也可以助一助政教。」
2.政治与宗教。如欧洲历史上有「政教冲突时代」。
《國語辭典》:政教合一  拼音:zhèng jiào hé yī
统理政治与宗教两权的政治制度。如中国大陆的西藏及欧洲中世纪的天主教均采此制。
《國語辭典》:割据(割據)  拼音:gē jù
分割占据一方土地,形成分裂的局面。相对于统一而言。《三国志。卷四六。吴书。孙策传》:「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唐。杜甫〈丹青引〉:「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
《國語辭典》:革命  拼音:gé mìng
1.古时因天子受命于天,故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称为「革命」。《易经。革卦》:「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2.人类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剧烈变化,可形容于任何方面。如: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绿色革命。
3.专指政治权力或体制结构的根本性改变,通常采用武力或战争等方式推翻既有政权,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如:政治革命、社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