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坐探
专在某处探听消息、收集情报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二回:“恰好那时候 伯芬 放了江海关道, 肖臣 由 南京 来贺任, 伯芬 便重重的托他,在 南京 做个坐探,所有 南京 官场一举一动,随时报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孙文革命运动清方档案》:“前因风謡甚重,经 馥 电派已革总兵 李定明 巡缉 长江 一带,上至 汉口 ,下至 上海 ,无处不有坐探,无日不有行探。” 巴金 《怀念萧珊》四:“﹝她﹞到《上海文学》‘义务劳动’,也做了一点点工作,然而在运动中却受到批判,说她专门向老作家组稿。,又说她是我派去的‘坐探’。”
《國語辭典》:词典(詞典)  拼音:cí diǎn
一种工具书。参见「辞典」条。
《国语辞典》:掇遗(掇遗)  拼音:duó yí
收集整理遗失的文字或先人的遗著。
《漢語大詞典》:裒录
收集辑录。新唐书·儒学传下·啖助:“ 质 与其子 异 裒録 助 所为《春秋集註总例》,请 匡 损益。” 刘毓崧 《杜观察〈古谣谚〉序》:“顾前人裒録謡谚者,如 郭氏 茂倩 之《古乐府解题》, 左氏 克明 之古乐府……则有謡无谚。”
分類:收集辑录
《國語辭典》:梭子  拼音:suō zi
1.织布机上牵引纬线的工具。两头尖,中间粗,丝束置于中空部分。也称为「梭」。
2.机关枪等武器中装子弹的夹子。
《國語辭典》:徵集  拼音:zhēng jí
1.召集。《后汉书。卷二六。韦彪传》:「徵集名儒,大定其制。」
2.及龄男子经徵兵检查合格中签者,县(市)政府填发徵集令,限其准时到达指定地点报到入营,称为「徵集」。
《漢語大詞典》:积肥(積肥)
收集和贮存肥料。《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浠水县望城乡在合作化规划基础上的生产规划》:“每队平均四人,共有七十六人,全年专门从事积肥,可以积肥十五万担。” 杨绛 《干校六记·学圃记闲》:“新辟一个菜园有许多工程。第一项是建造厕所。我们指望招徕过客为我们积肥,所以地点选在沿北面大道的边上。”
《國語辭典》:集邮(集郵)  拼音:jí yóu
蒐集保存邮票。可以怡情、益智与储财。
《漢語大詞典》:集比
收集比较。史记·儒林列传:“ 瑕丘 江生 为 穀梁 春秋。自 公孙弘 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 董仲舒 。”
分類:收集
《國語辭典》:鸠敛(鳩斂)  拼音:jiū liàn
安集人民,收取赋税。《新唐书。卷一五八。严震传》:「震随宜劝课,鸠敛有法,民不烦扰,而行在供亿具焉。」
《國語辭典》:拾零  拼音:shí líng
将零星琐碎的材料缀集起来,多用于文字标题。
《漢語大詞典》:辑集(輯集)
收集有关作品或资料编成集子。 唐弢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九章第二节:“一九三五年五月, 老舍 在辑集《樱海集》时,说明他的短篇小说风格上的变化‘与心情是一致的’。”
《漢語大詞典》:戢载(戢載)
收集装运。 汉 班固 《车骑将军窦北征颂》:“戢载连百两,散数累万亿。”
分類:收集装运
《漢語大詞典》:缉合(緝合)
谓编辑收集。 唐 窦臮 《述书赋下》:“探寻源流,志逸肥遁。缉合剪截,躬劳不闷。”
分類:编辑收集
《漢語大詞典》:收造
收纳,收集。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夏侯公 素好术数,阴阳山水古説,无不收造。”
分類:收纳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