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官本  拼音:guān běn
1.公家刻印的书籍版本。如:「古代官本书相当于现今政府所出版的书籍。」也作「官板」。
2.公营事业的资金。今亦称商家营业中所附的官股。如:「中钢、中油等公营事业,官本占了大部分。」
《漢語大詞典》:密藏
暗中收藏;秘密收藏。晋书·孝友传·盛彦:“婢忿恨,伺 彦 暂行,取蠐螬炙飴之。母食以为美,然疑是异物,密藏示 彦 。”南史·褚彦回传:“又有门生盗其衣, 彦回 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邹鲁 《中国同盟会》八:“又岁括金亿万,密藏诸陵墓中。”
佛经名。密教之经典。 宋 赞宁 大宋僧史略卷上:“密藏者,陀罗尼法也。是法秘密,非二乘境界诸佛菩萨所能游履也。”
《國語辭典》:书房(書房)  拼音:shū fáng
1.古代官府中收藏书画的场所。唐。元稹 和乐天过秘阁书省旧厅诗:「闻君西省重徘徊,秘阁书房次第开。」
2.书斋。指家中读书写字的房间。《儒林外史》第四回:「一日,张静斋来候问,还有话说。范举人叫请在灵前一个小书房里坐下。」《红楼梦》第七八回:「王夫人命人送宝玉到书房中。」
3.家塾。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二月。薰虫》:「二日为龙抬头日……小儿辈懒学,是日始进书房,曰占鳌头。」
4.书店。如:「这间书房专卖一些珍贵的绝版书籍。」
《漢語大詞典》:闭藏(閉藏)
(1).闭塞掩藏。管子·度地:“当冬三月,天地闭藏。”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五:“秋冬闭藏。” 明 方孝孺 《黄晏仲晦字说》:“盖晦者,显之根也。曷不观于大泽之龙蛇乎?当天地闭藏之时,遁形於沙泥之下,曾不如暖井之跳蛙,惟其善自晦也。”
(2).收藏,保管。左传·襄公十年:“闭府库,慎闭藏。”晏子春秋·外篇上二五:“寡人有此二,将欲服之,今夫子不受,寡人不敢服,与其闭藏之,岂如弊之身乎?”
(3).藏伏,隐匿。 金 元好问 《刘光甫内乡新居》诗:“豸冠平日凛秋霜,老去声名只闭藏。”《再生缘》第七十回:“一封朝奏从前事,唯伏深闺要闭藏。” 蔡有守 《九日白鹤山居有感》诗:“賸缘念远增怊悵,宁为登高迫闭藏。”
《漢語大詞典》:骨董
象声词。 唐 孟棨 《北里志·张住住》:“﹝ 张住住 ﹞指阶井曰:‘若逼我不已,骨董一声即了矣。’” 明 汤显祖 《紫箫记·诏归》:“若是恶少们懊着他呵,他性子不是金篦自刺,定向玉井头骨董一声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庚娘:“便闻骨董一声,遂譁言妇溺矣。”
分類:象声词
《漢語大詞典》:藏去
亦作“ 藏弆 ”。 收藏。汉书·游侠传·陈遵:“性善书,与人尺牘,主皆藏去以为荣。” 颜师古 注:“去亦藏也。”新唐书·胶东王道彦传:“ 神通 未食,不敢先,即有所分,辞以饱,乃藏弆以待。” 清 王筠 《菉友肊说》:“安知数百年后,人不以 賡堂 之物而寳贵藏弆之,以为此前贤之手泽乎?”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其所刻词不一,而先之以十家之词,皆藏弆善本。”
分類:收藏
《國語辭典》:私藏  拼音:sī zàng
私有的财产。《汉书。卷八。宣帝纪》:「以水衡钱为平陵,徙民起第宅」句下唐。颜师古。注:「水衡与少府,皆天子私藏。」《晋书。卷二六。食货志》:「故于西园造万金堂,以为私藏。」
《國語辭典》:私藏  拼音:sī cáng
私行收藏或藏匿。《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时庞舒在长安城中,私藏吕布妻小,送还吕布。」
《漢語大詞典》:无藏(無藏)
(1).不收藏;不储积。左传·襄公五年:“﹝ 季文子 ﹞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
(2).不隐讳;不隐藏。韩非子·亡徵:“漏洩而无藏,不能周密而通羣臣之语者,可亡也。”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羽调曲》:“山无藏於紫玉,地不爱於黄银。”
《漢語大詞典》:奎阁(奎閣)
收藏珍贵典籍文物的楼阁。 明 何景明 《观石鼓歌》:“璧池日月动华衮,奎阁星斗罗贞珉。”
《國語辭典》:复本(複本)  拼音:fù běn
同样的书籍收藏不只一部时,第一本之外皆称为「复本」。如:「图书馆中,这套书还有复本。」
《漢語大詞典》:奇秘(奇祕)
亦作“ 奇秘 ”。
(1).指奇书秘籍。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先生既穷观《坟》《典》,又兼综奇祕,不审道书凡有几卷,愿告篇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 吴会 、 金陵 擅名文献,刻本至多……虽连楹丽栋,蒐其奇秘,百不二三。”
(2).谓作为珍品收藏。新唐书·柳公权传:“其迁少师, 宣宗 召至御座前,书帋三番,作真、行、草三体,奇祕,赐以器币。”
(3).希奇秘密。 潘飞声 《题披秘石门》诗:“此来发奇祕,宇外高頡頏。”
见“ 奇祕 ”。
《漢語大詞典》:文府
文章的府库。指收藏图书的地方。《文选·王僧达〈答颜延年〉》:“珪璋既文府,精理亦道心。” 吕延济 注:“文府,谓文章为府库之富。” 南朝 梁 沈约 《到著作省谢表》:“珥笔史观,记言文府。”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谁与陈述经典,修明法程,抉文府之秘,启艺林之钥。”
《漢語大詞典》:记府(記府)
古代国家收藏文书史策的府署。史记·蒙恬列传:“ 成王 观於记府,得 周公 旦 沉书,乃流涕曰:‘孰谓 周公 旦 欲为乱乎?’” 汉 桓宽 盐铁论·结和:“功勋粲然,著於海内,藏於记府。”
《漢語大詞典》:壁藏
收藏在夹墙中。多指藏书。史记·儒林列传:“ 秦 时焚书, 伏生 壁藏之。”汉书·艺文志:“ 秦 燔书禁学, 济南 伏生 独壁藏之。”后汉书·陈宠传:“其家律令书文,皆壁藏之。”
《漢語大詞典》:收谷(收穀)
(1).收藏粮食。后汉书·班超传:“但当收穀坚守,彼飢穷自降。”
(2).收留抚养。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六年:“﹝王﹞乃布令求百姓之飢寒者,收穀之。” 胡三省 注:“穀,如字,养也。收穀,收而养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