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拨弃(撥棄)
摒弃;摒除。 唐 杜甫 《雨过苏端》诗:“妻孥隔军垒,拨弃不拟道。” 宋 苏辙 《李邦直见邀终日对卧南城亭上口》诗:“拨弃簿书成一饱,留连语笑失千忧。” 清 刘大櫆 《方庭粹六十寿序》:“其为文章,务拨弃俗尚,而浸淫於古。”
分類:摒弃摒除
《漢語大詞典》:销遗(銷遺)
犹摒弃。 南朝 梁 江淹 《萧太尉上便宜表》:“翦削浮奢,销遗文绘,然后颂音载兴,泽洽式广!”
分類:摒弃
《国语辞典》:不废(不废)  拼音:bù fèi
不停止、不撤除、不摒弃。《楚辞。宋玉。招魂》:「娱酒不废,沉日夜些。」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故奔北败军之将,用秦鲁以成其功。」
《漢語大詞典》:刳心
(1).道教语。谓摒弃杂念。庄子·天地:“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 郭象 注:“有心则累其自然,故当刳而去之。” 成玄英 疏:“刳,去也,洗也。” 宋 苏轼 《次韵张甥棠美述志》:“刳心先拟谢声名,不作 羊 邹 悲 峴 首。”
(2).挖出心脏,表示忠心。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圣恩弘大,天地莫量,破脑刳心,岂足为谢。” 前蜀 杜光庭 《王承郾为亡考修明真斋词》:“内族外亲,俱臻景祐,刳心抆血,拜首祈天,不任号殞,激切涕咽之至。”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 震旦 为学者,常詻詻与官立庠序反对,纵校官有长艺,犹刳心致死以争之。”
《漢語大詞典》:专行(專行)
(1).独断独行。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三帅者专行不获,听而无上,众谁适从!” 杜预 注:“欲专其所行而不得。”《淮南子·主术训》:“其立君也,所以剬有司使无专行。”《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公子 翬 兵权在手,伐 郑 伐 宋 ,专行无忌。”
(2).佛教语。谓摒弃其余,专崇一法。《教行信证·六本》:“专行者,专修一善,故曰专行。”
(3).独特的德行。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幼孤,母 林氏 有专行,切切课君从三兄学。”
《漢語大詞典》:绝巧
1.极其灵巧。晋书·嵇康传:“﹝ 嵇康 ﹞性絶巧而好锻。”
2.摒弃技巧。老子:“絶巧弃利,盗贼无用。”
《国语辞典》:抽象画(抽象画)  拼音:chōu xiàng huà
摒弃具体形象,完全凭著直觉和想像作画。画中的形象通常带有几何形体或设计观念。其主要源流有二种。一种是以荷兰画家蒙德利安等为主,主张以几何形体构成的形式美,反对用曲线,而以水平线、长方或正方形构成。另一种是以俄国画家康丁斯基等为主,主张绘画以色彩、点线面表现主观的情感。
《国语辞典》:省欲去奢(省欲去奢)  拼音:shěng yù qù shē
节制贪念,摒弃奢华。汉。襄楷〈复上书〉:「又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死,省欲去奢。」
《漢語大詞典》:非道德主义
一种摒弃道德规范,否认道德的存在及其社会作用的伦理学理论。如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主张“不务德而务法”;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要否认一切道德,认为“弱肉强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道德对此无能为力。
《國語辭典》:绝圣弃智(絕聖棄智)  拼音:jué shèng qì zhì
弃绝智慧聪明,返归于人的天真纯朴。为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老子》第一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也作「绝圣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