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寻综(尋綜)
探求综理。 汉 蔡邕 《鼎铭》:“寻综六艺,契阔驰思,所以启前惑而觉后疑者亹亹焉。”
分類:探求综理
《漢語大詞典》:省究
审察探求。 明 徐爱 《王文成公〈传习录〉序》:“先生明睿天授……人见其少时豪迈不覊,又尝泛滥於词章,出入二氏之学,骤闻是説,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漫不省究。”
《漢語大詞典》:赏要(賞要)
(1).探求精微深奥之道。《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英英 文若 ,灵鉴洞照,应变知微,探賾赏要。” 李周翰 注:“赏,探也;探求奇要之道也。”
(2).精当,精微。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中·佛陀耶舍:“于时 罗什 出十住经一月餘日,疑难犹豫,尚未操笔。 耶舍 既至,共相徵决,辞理方定,道俗三千餘人,皆叹其赏要。”
(3).指精微玄妙之理。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习禅二·智顗:“即往 天台 ,既达彼山,与 光 相见,即陈赏要。”
《漢語大詞典》:溯通
亦作“溯通”。 犹探求疏通。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方钥纪要》, 默斋 所著注古方也。以方为钥,而溯通乎立方之意,以尽其变。”
分類:探求疏通
《漢語大詞典》:钩奇(鉤奇)
亦作“钩奇”。 探求怪异。 清 戴名世 《〈庆历文读本〉序》:“而好高者又钩奇索隐,失之於怪迂险贼而不可以训。”
分類:探求怪异
《漢語大詞典》:揣切
探求研究。 明 方孝孺 《书夷山稿序后》:“组织物状,揣切人情,敷扬事理,浩乎其无涯,燁乎其有辉。”
分類:探求
《漢語大詞典》:亿探(億探)
测度探求。
分類:测度探求
《国语辞典》:推本溯源  拼音:tuī běn sù yuán
推求根本,找寻源头。形容探求事物的源头起因。如:「推本溯源,这件事应从改善人民的生活著手。」
《國語辭典》:挖掘  拼音:wā jué
1.凿取。如:「挖掘宝藏」。
2.探求。如:「挖掘秘密」。
《漢語大詞典》:索辨
探求辨别。管子·君臣下:“是故慎小事,微违非,索辨以根之。” 尹知章 注:“谓有违非,必寻索分辨,得其根而止之也。”
分類:探求辨别
《国语辞典》:探渊索珠(探渊索珠)  拼音:tàn yuān suǒ zhū
到深渊底下探取宝珠。比喻努力探求事物的真理。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九。淮南王八公篇》:「若王必见少年,则谓之有道,见垂白则谓之庸人,恐非发石取玉,探渊索珠之谓也。」
《国语辞典》:溯流从源(溯流从源)  拼音:sù liú cóng yuán
上溯河源。比喻探求本源,追根究柢。如:「端正社会风气,必须溯流从源,从加强家庭伦理道德做起。」也作「溯流求源」、「溯流徂源」。
《国语辞典》:穷纤入微(穷纤入微)  拼音:qióng xiān rù wéi
深入探求高妙玄奥的学问。晋。刘徽〈九章算术注序〉:「虽曰九数,其能穷纤入微,探测无方。」也作「穷幽极微」。
《国语辞典》:探本穷源(探本穷源)  拼音:tàn běn qióng yuán
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文明小史》第五一回:「一来可扩扩眼界,长长见识。二来也可以把工艺一项,探本穷源。」也作「探本溯源」。
《国语辞典》:探本溯源  拼音:tàn běn sù yuán
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也作「探本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