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持正  拼音:chí zhèng
1.主持正道,无所偏私。《汉书。卷五四。苏建传》:「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2.操守正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久欲与相公纳一侧室,一来为相公持正,不好妄言;二来未得其人,姑且隐忍。」
《国语辞典》:持正不挠(持正不挠)  拼音:chí zhèng bù náo
坚守正道,而不屈服。《明史。卷一九○。蒋冕传》:「冕当正德之季,主昏政乱,持正不挠,有匡弼功。」
《國語辭典》:持正不阿  拼音:chí zhèng bù ē
坚守正道,而不逢迎曲从。《明史。卷一八一。徐溥等传。赞曰》:「王鏊、刘忠持正不阿,奉身早退。」
《分类字锦》:守文持正
见上注
分类:宰执
《漢語大詞典》:秉直
持正。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晋书·李舍传》:“实有 史鱼 秉直之风。”
分類:持正
《國語辭典》:执政(執政)  拼音:zhí zhèng
1.执掌政权。《新唐书。卷一一五。朱敬则传》:「及执政,每以用人为先,细务不省也。」
2.掌握政权的人。《左传。襄公十年》:「晨攻执政于西宫之朝,杀子驷子国子耳。」宋。王安石 内翰沈公墓志铭:「平居闭门,虽执政,非公事不辄见也。」
《國語辭典》:仗义(仗義)  拼音:zhàng yì
秉持公理正义。《汉书。卷四八。贾谊传》:「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仗义。」明。屠隆《彩毫记》第四出:「此间有一个李相公仗义,专一怜贫恤苦。」《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自己不肯施仁仗义,及见他人做了好事,反又攧唇簸嘴。」
《國語辭典》:贞固(貞固)  拼音:zhēn gù
固守正道,坚贞不移。《易经。乾卦。文言曰》:「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窃闻巴西谯秀,植操贞固。」
《漢語大詞典》:无颇(無頗)
谓持正不偏。左传·昭公十二年:“ 婼 将与 季氏 讼,书辞无颇。” 唐 张存则 《舞中成八卦赋》:“是以知舞以适道无颇;乐以审政同和。” 元 袁桷 《挽播州宣抚扬资德》诗:“幼成端有种,帝鉴的无颇。”
分類:持正
《國語辭典》:保养(保養)  拼音:bǎo yǎng
1.机械的清洁、维护及调整。如:「车辆应时常加以保养,以维护行车安全。」
2.人的调养、保健。《红楼梦》第五一回:「他这会子不说保养著些,还要捉弄人。明儿病了,叫他自作自受。」
《漢語大詞典》:守方
坚持正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情道理书》:“堪嘉弟妹志坚刚,百折不回必守方。”
《國語辭典》:扶正  拼音:fú zhèng
1.扶持归正。
2.扶直。如:「旗杆歪了,请你把它扶正。」
3.将妾升格为正妻。《儒林外史》第五回:「何不向你爷说明白,我若死了,就把你扶正做个填房。」也作「扶侧」。
4.指机关或职场中主管异动由副手直接升格。如:「该委员会主委升迁,职缺由副主委扶正。」
《漢語大詞典》:存正
(1).保存正统、正宗。三国志·魏志·杜夔传:“自 左延年 等虽妙於音,咸善 郑 声,其好古存正莫及 夔 。”
(2).维护、保持正气、正义。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故明赏以存正,必罚以闲邪。”《晋书·潘尼传》:“崇德莫大乎安身,安身莫尚乎存正,存正莫重乎无私,无私莫深乎寡欲。”
《漢語大詞典》:秉道
保持正道。汉书·萧望之传:“君其秉道明孝,正直是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昞 ( 赵昞 )秉道怀术,而不能全身避害。” 清 姚鼐 《四川川北道按蔡副使鹿公墓志铭》:“秉道终身,卒毙于正。”
《漢語大詞典》:守直
(1).犹值班。魏书·山伟传:“ 尒朱荣 之害朝士, 伟 时守直,故免祸。”
(2).保持正直的品德。 唐 白居易 《薛中丞》诗:“百人无一直,百直无一遇。借问遇者谁?正人行得路。中丞 薛存诚 ,守直心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