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拜刺
拜见别人时所用的名片。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当 文简 以少保居内阁,而 杨文忠 廷和 、 梁文康 储 为少师。尝出二公拜刺,乃色笺,仅三指阔,中云‘ 杨廷和 拜’而已, 梁公 则称‘契末’,或称‘老友’。”
《漢語大詞典》:候拜
迎候拜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僚属悉在南门要望候拜。”
分類:迎候拜见
《漢語大詞典》:脩谒(脩謁)
犹晋谒,拜见。三国志·陈武传:“ 陈武 字 子烈 , 庐江 松滋 人。 孙策 在 寿春 , 武 往脩謁。” 元 麻革 《游龙山记》:“今年夏,因赴试 武川 ,归道 浑水 ,脩謁于 玉峰先生 魏公 。”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三》:“ 陆相扆 有士子脩謁,命酌,辞以不饮。”
分類:晋谒拜见
《漢語大詞典》:谢见(謝見)
唐 宋 举子应试前拜见达官显要之后再投书信感谢,叫做“谢见”。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杂录:“国初,袭 唐 末士风,举子见先达,先通牋刺,谓之请见。既与之见,他日再投启事,谓之谢见。又数日,再投启事,谓之温卷。”
《漢語大詞典》:传拜(傳拜)
唐 宋 风俗,谓因人在远方或深闺中,使人代拜见,以示敬意。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 唐 风俗,人在远或闺门间,则使人传拜以为敬。本朝两 浙 仍有此俗,客至欲致敬於闺闥,则立,使人而拜之。使人入见所礼,乃再拜致命。若有中外,则答拜,使人出復拜客,客与之为礼如宾主。”
《漢語大詞典》:讯修(訊修)
修问讯之礼,拜见。 晋 戴逵 《贻仙城慧命禅师书》:“一日 郧城 讯修, 隗 馆屈膝,情欣係袜,遇同进履,未尽开襟,遽觉飘忽。”
分類:问讯拜见
《漢語大詞典》:乡谒(鄉謁)
谓回乡拜见父老长辈。 南朝 梁 沈约 《却东西门行》:“脩服悵边覊,瞻途眇乡謁。”
《漢語大詞典》:贽具(贄具)
旧时拜见师长时送的礼品。 清 汪琬 《送陆蔚文序》:“举诸生脯脩贄具,他师所苛责不已者,悉蠲除之。”
《漢語大詞典》:贽启(贄啟)
初次拜见师长时所呈送的书札。《剪灯馀话·听经猿记》:“即取书一幅呈师,乃贄啟也。”
《漢語大詞典》:行双礼(行雙禮)
旧俗新人于结婚之次日拜见双亲,谓之“行双礼”。 载涛 恽宝惠 《清末贵族之生活》:“次早新妇下地……夫妇同到上房叩见父母、翁姑,谓之行双礼;次分大小,本家及亲戚长辈,请坐受礼。”
《国语辞典》:鬼比阎王难见(鬼比阎王难见)  拼音:guǐ bǐ yán wáng nán jiàn
(谚语)受小人刁难,无法拜见重要人物。如:「想托他引见,那可是鬼比阎王难见!」
《国语辞典》:北面称臣(北面称臣)  拼音:běi miàn chēng chén
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拜见天子则面北,故臣服于人称为「北面称臣」。《史记。卷九七。郦生陆贾列传。陆贾》:「君主宜郊迎,北面称臣。」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追慕南越,婴齐入侍,北面称臣,伏听告策。」
《漢語大詞典》:复面拜门(復面拜門)
旧时谓新郎于新婚次日偕同新妇往女家拜见。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婿往妇家,谓之‘拜门’;有力能趣办,次日即往,谓之‘復面拜门’。不然,三日七日皆可,赏贺亦如女家之礼。”
《漢語大詞典》:帛拜
古代新妇持素绢拜见公婆之礼。《类说》卷三五引 唐 刘存 《事始》:“古者妇始见舅姑,持香缨以拜,五色綵为之。 隋 牛弘 上议,以素绢八尺,中擗,名曰帛拜,以代香缨。”
《漢語大詞典》:参饷(參餉)
拜见并送礼。旧唐书·王方庆传:“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餉,未尝鞫问。”
分類:拜见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