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入时(入時)  拼音:rù shí
合乎时尚,赶上潮流。唐。朱庆馀 近试上张水部诗:「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國語辭典》:知交  拼音:zhī jiāo
相知的朋友。《史记。卷一二○。郑当时传》:「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你道拜为兄长相结好,为朋友便耽饶,呵,咱两个做知交。」
《漢語大詞典》:相入
(1).互相为用;彼此投合。国语·周语下:“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有至而后救之,是不相入也。” 韦昭 注:“不相入,不相为用也。” 宋 苏轼 《蒜山松林中可卜居作此诗与金山元长老》:“莫年欲学 柳下惠 ,嗜好酸咸不相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四:“ 骆 ( 骆宾王 )答 裴 ( 裴炎 )书云:‘义士期於壮夫,忠臣出於孝子;既不能推心奉母,亦焉能死节事人。’ 骆 之器识如此,而 裴 以为浮躁浅露,彼方陈力牝朝,詎相入哉?”
(2).佛教语。犹包含。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宗派的兴起及其发展》:“ 法藏 用这种繁琐的分析,说明缘起法之间有同体,有异体,在异体上又有相即(同一)和相入(包含)等关系。”
《漢語大詞典》:托契(託契)
寄托交情;彼此信赖投合。 晋 陶潜 《扇上画赞·周阳珪》:“饮 河 既足,自外皆休。缅怀千载,託契孤游。” 唐 温庭筠 《投宪丞启》:“运租船上,便获甄才;避雨林中,俄闻託契。” 元 范梈 《赋赠邓提举之官江浙》:“託契自有初,相晞在结髮。”
《國語辭典》:寡合  拼音:guǎ hé
性情乖异,难与人相合。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杨文公以文章擅天下,然性特刚劲寡合。」
《國語辭典》:入彀  拼音:rù gòu
1.科举时称考试及格为「入彀」。明。叶宪祖《鸾鎞记》第二二出:「圣主招贤日,英才入彀时。」
2.比喻就范、中圈套。如:「由于此计画周详,才能诱敌入彀。」
3.适意、入神。《老残游记》第一○回:「子平本会弹十几调琴,所以听得入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于是我同述农重新叙话起来,述农又让我到他房里去坐,两人谈的入彀。」
《國語辭典》:冥契  拼音:míng qì
口虽不言,心相契合。《晋书。卷一二三。慕容垂载记》:「自古君臣冥契之重,岂甚此邪?」
《漢語大詞典》:契心
心意投合;称心。 宋 苏洵 《祭史彦辅文》:“吾与 彦辅 契心忘颜,飞腾云霄,无有远邇。” 明 袁宏道 《覆友人》:“故凡遇有契心之书,便当取读数徧。”
《漢語大詞典》:宿契
(1).犹宿缘。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经三宿三日后,女即自言曰:‘君是生人,我鬼也。共君宿契,此会可三宵,不可久居,当有祸矣。’” 唐 唐彦谦 《游南明山》诗:“投閒息万机,三生有宿契。”太平广记卷二九六引 唐 无名氏《八朝穷怪录·萧总》:“﹝神女﹞谓 总 曰:‘ 萧郎 遇此,未曾见邀,今幸良晨,有同宿契。’” 清 曹寅 《题史蕉饮春泉洗药图》诗:“省识画图犹宿契,年年灵树祝长春。”
(2).先前的约言;事先的许诺。南史·崔慧景传:“于时 卢陵王 长史 萧寅 、司马 崔恭祖 守 广陵城 , 慧景 以 宝玄 事告 恭祖 。 恭祖 先无宿契,口虽相和,心实不同。”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后三年,岁在丁丑,﹝ 淳于棼 ﹞亦终於家。时年四十七,将符宿契之限矣。”按, 槐安国 王曾语 淳于 :“后三年当令迎卿。”
(3).久已投合。云笈七籤卷七二:“君无友丧国,臣无友失忠,庶人无友丧家,道无友失真,所以 玄元 与 尹喜 宿契, 孔子 与 渔父 合机。”
(4).大愿,宏愿。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憍萨罗国:“我求佛圣果,我学佛能捨,是身如响,是身如泡,流转四生,往来六趣,宿契弘誓,不违物欲。”
《漢語大詞典》:偶世
投合时世。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漢語大詞典》:合心
(1).同心;齐心。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军气传:“夫圣人行兵,上与天合德,下与地合明,中与人合心,义合乃动,见可乃取。”红楼梦第六八回:“你我姊妹同居同处,彼此合心諫劝二爷,慎重世务,保养身体,方是大礼。”
(2).称心,投合心意。 南朝 梁武帝 《答陶弘景书》:“适眼合心,便为甲科。”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四章:“ 大柱 ,你和 细芳 合心不合心?合心,就早日过门。”
《國語辭典》:不相投  拼音:bù xiāng tóu
1.彼此的思想或感情等合不来。汉。无名氏〈橘柚垂华实〉诗:「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
2.势力不均,难以抗衡。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二折:「俺只见马吼处和人道缩,鎗著处鲜血漂流。可不是空戴南冠你个活楚囚,两下里不相投,休休!」
《漢語大詞典》:不相得
(1).不投合;不融洽。易·革:“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 汉 王充 论衡·死伪:“ 郑伯有 贪愎而多欲, 子晳 好在人上,二子不相得。”后汉书·西域传·车师:“ 永兴 元年, 车师 后部王 阿罗多 与戊部侯 严皓 不相得,遂忿戾反畔。”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忿情:“ 谢无奕 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 王蓝田 ,肆言极駡。”
(2).彼此没有遇到。汉书·高帝纪上:“过 沛 ,使人求室家,室家亦已亡,不相得。”
《漢語大詞典》:至契
(1).意气极相投合。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并非舍间的事,却是位至契好友;因他家现无男丁,所以就在荒塋,代他料理。”
(2).交情极深的朋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王文肃密揭之发:“ 王宇泰 肯堂 为 文肃 至契,已居馆元。” 清 李渔 《慎鸾交·计竦》:“小侄与令郎忝在同年,又称至契,不但该行侄礼,还当曲尽子情。”
《國語辭典》:䜣合(訢合)  拼音:xī hé
感通。《礼记。乐记》:「天地䜣合,阴阳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