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扫 → 埽扫”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街卒  拼音:jiē zú
旧称清扫道路的人。
《漢語大詞典》:除门(除門)
扫除门庭。国语·周语中:“卿出郊劳,门尹除门。” 韦昭 注:“除门,扫除门庭也。”
分類:扫除门庭
《漢語大詞典》:脩除
也写作“脩涂”。 1.扫除。周礼·春官·典祀:“若以时祭祀,则帅其属而脩除。” 郑玄 注:“脩除,芟扫之。”荀子·礼论:“卜筮视日,斋戒脩涂,几筵馈荐告祝,如或饗之。” 王先谦 集解:“ 王念孙 曰:涂读为除。”
(2).长长的台阶。《文选·班固〈西都赋〉》:“輦路经营,脩除飞阁,自 未央 而连 桂宫 。” 李善 注:“ 司马彪 《上林赋》注曰:除,楼陛也。”后汉书·班固传引作“脩涂飞阁”。
《漢語大詞典》:埽轨(埽軌)
扫除车轮经过的痕迹。喻与外人断绝交往。后汉书·杜密传:“闭门埽轨,无所干及。” 李贤 注:“轨,车迹也。言絶人事。” 清 徐乾学 《纳兰君墓志铭》:“闭门埽轨,萧然若寒素,客或诣者,輒避匿。”
《漢語大詞典》:洗路
谓扫除前进道路上的敌人或其他障碍。 明 周履靖 《锦笺记·败北》:“把军营疾移,搜山洗路防奸细,衔枚卷旆行奇诡。” 明 杨柔胜《玉环记·李晟招贤》:“今拨五千人马,与二位作为先锋,开山洗路。”
《漢語大詞典》:扫光(掃光)
扫除净尽。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 毛家屯 毛资甫 的大儿子在这里了……手头现带着二百番。我们已经约定,晚上凑一桌,一个我,一个 老钵 ,一个就是你。你一定来罢,万不要误事。我们三个人扫光他!”
分類:扫除净尽
《漢語大詞典》:刮除
犹扫除,冲刷。汉书·沟洫志:“大司马史 长安 张戎 言‘水性就下,行疾,则自刮除成空而稍深。’”
《漢語大詞典》:扫刷(掃刷)
用帚和刷扫除尘垢;清扫。尔雅·释诂下“挋、拭、刷,清也” 晋 郭璞 注:“振讯、抆拭、扫刷,皆所以为洁清。”《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个受欢迎的农业技术夜校》:“社长说:‘以后你去那里学习完了,把身上扫刷扫刷。’”
《漢語大詞典》:稽扫(稽掃)
谓未及时扫除。《宋书·恩倖传·徐爰》:“然连旍千里,费固巨万,而中兴造创,资储未积,是以齐斧徘徊,朔气稽扫。”
《漢語大詞典》:刮绝(刮絶)
废除;扫除净尽。 唐 韩愈 《女挐圹铭》:“ 愈 之为少秋官,言佛夷鬼,其法乱治, 梁武 事之,卒有 侯景 之败,可一扫刮絶去,不宜使烂漫。” 清 黄遵宪 《与任公书》:“至 周 末而文胜之弊尽见矣……至 商鞅 而教战教耕,乃尽废 周 制,而一扫刮絶矣。”
《国语辞典》:扫黑(扫黑)  拼音:sǎo hēi
司法单位扫除具犯罪事实的非法组织、集体。如:「检、调等单位一连串的扫黑行动,令黑道人物个个闻风丧胆。」
《漢語大詞典》:披拭
扫除揩擦。 明 蒋陆完 《〈长安客话〉序》:“到处走荒臺断碑,苔封蘚锁,披拭捫摸,虽风云鱼鸟不能得, 仲舒 飞览得之。”
分類:扫除
《漢語大詞典》:扫括(掃括)
(1).扫除,打扫。 明 徐渭 《燕京歌》之四:“ 燕京 百事且休忧,但苦炎天道上沟。近日已闻将扫括,不须遮鼻过风头。”《醒世姻缘传》第九二回:“﹝ 姜氏 ﹞叫人扫括了卧室,差了佃户进城抬轿,迎接 陈师娘 出庄。”
(2).扫荡。 清 薛福成 《科尔沁忠亲王死事略》:“ 淮 潁 以北揭竿乌合之徒,扫括无遗种,威声赫然震中原。”
《漢語大詞典》:刷帚
扫帚。扫除的用具。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瞿麦﹝集解﹞引 苏颂 曰:“﹝瞿麦﹞ 淮甸 出者根细,村民取作刷箒。”
《漢語大詞典》:逐除
(1).驱赶扫除。吕氏春秋·尽数:“故巫医毒药,逐除治之,故古之人贱之也,为其末也。”韩非子·解老:“鬼祟也疾人之谓鬼伤人,人逐除之之谓人伤鬼也。”
(2).犹逐疫。吕氏春秋·季冬“命有司大儺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 汉 高诱 注:“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周礼‘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楯,率百隶而时儺,以索室驱疫鬼’,此之谓也。”南史·曹景宗传:“为人嗜酒好乐,腊月於宅中使人邪呼逐除,徧往人家乞酒食。” 清 曾廷枚 《古谚闲谭·嗔拳谚》:“ 江 淮 俗:每作诸戏,必先设嗔拳笑面。村野之人,以腊末作之,不知其所谓也。《岁时记》云:‘邨人逐除。今南方为此戏者,必戴假面,作勇力之势,谓之嗔拳。’今谚云‘嗔拳不打笑面’,似本此。戏逐除者,即今之儺也。结党连羣,通夜达晓,家至门到,责其送迎。 孙兴公 常戏为儺,至 桓宣武 家。”参见“ 逐疫 ”。
《漢語大詞典》:逐疫
古时腊月禳祭,驱逐疫鬼。后汉书·礼仪志中:“先腊一日,大儺,谓之逐疫。” 刘昭 注引《汉旧仪》:“ 顓頊氏 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一居 江水 ,是为虎(虐鬼);一居 若水 ,是为罔两蜮鬼;一居人宫室区隅(沤庾),善惊人小儿。”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二:“今岁暮大儺,谓之逐疫是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非无鬼:“自四郊迎气,以至大儺逐疫,善恶皆明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