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错综(錯綜)  拼音:cuò zòng
1.将资料交叉运用并综合参考。《易经。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汉书。卷一○○。叙传下》:「错综群言,古今是经,勒成一家,大略孔明。」
2.指事情交互参杂。如:「错综复杂」。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益知天下事经纬错综,决非印板所能印定。」
《國語辭典》:作弊  拼音:zuò bì
用不正当的方法取得不法的利益。一般多指考试的不法行为。《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我要下察院去考童生,这些小厮们若带去巡视,他们就要作弊。」《红楼梦》第四三回:「只许你那主子作弊,就不许我作情儿。」
《國語辭典》:渲染  拼音:xuàn rǎn
1.国画的一种用色技巧。以水墨或颜料,衬托物像,使分出阴阳向背的效果。
2.言词、文字过度吹嘘誇大。如:「新闻媒体常有渲染的报导。」
3.一种电影创作的表现手法。它透过对景物、人物、环境的心理、行为,做多方面描写形容,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漢語大詞典》:五体(五體)
(1).指春秋记述史事隐寓褒贬的五种手法。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推此五体,以寻经传,触类而长之。”参见“ 五例 ”。
(2).指汉字五种字体。篆书、八分书、真书、行书、草书。 宋 任玠 《玉海序》:“ 范度 《五体书》云:五体,曰篆、曰八分、曰真、曰行、曰草。”
(3).指汉字五种字体。真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 宋高宗 《翰墨志》:“士人作字,有真、行、草、隶、篆五体。”
(4).指四肢及头。起世经卷二:“復以五叉,磔其五体,极受苦毒。”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説得他悉心懺悔,五体皈依。”
《漢語大詞典》:五例
春秋在行文上隐寓褒贬的五种体例。即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见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五例微辞以婉晦,此隐义以藏用也。”
《國語辭典》:小品  拼音:xiǎo pǐn
1.书名。佛教典籍。《小品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读小品,下二百签,皆是精微,世之幽滞。」
2.小品文的简称。参见「小品文」条。
《漢語大詞典》:通感
修辞手法之一。人们日常生活中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往往可以有彼此交错相通的心理经验,于是,在表现属于甲感觉范围的事物印象时,就超越它的范围而描写领会到乙感觉范围的印象,以造成新奇、精警的表达效果。 李晓 《继续操练》:“要是你准头太差,点错分类,效果也许更好,内行看了会说你是高手,懂通感什么的。” 祖慰 《婚配概率·凳子上的实验心理学》:“他还能使你产生由视觉转为触觉的通感。”
《漢語大詞典》:诱致(誘致)
引诱使之来;用欺诈手法招致。汉书·武帝纪:“将三十万众屯 马邑 谷中,诱致单于,欲袭击之。”新五代史·南平世家·高季兴:“今 岐 人已惫,破在旦夕,而大王之所虑者,闭壁以老我师,此可以诱致之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 鄂文端公 以闻,得旨:‘宜听其自然,不必有意设法诱致。’”
《漢語大詞典》:使法
玩弄手法。 沙汀 《淘金记》二十:“我看背后有人使法,不然的话……”
《国语辞典》:丽人行(丽人行)  拼音:lì rén xíng
诗名。唐杜甫所作。七言乐府。以内敛的讽刺手法,描述唐朝杨国忠兄妹的奢淫与得势,隐微地透露出无奈的慨叹。
《漢語大詞典》:互体(互體)
(1).卦上下两体相互交错取象而成之新卦,又叫“互卦”。如《观》《坤》《巽》上,取其二至四爻则为《艮》,三至五爻则为《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辞生互体有似变爻。”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录二·南北学尚不同:“若无互体,六十四卦只説六十四事,何以弥纶天地、经纬万端乎?”
(2).旧体诗修辞手法之一。谓一联上下两句文意互相映衬补充。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杜少陵 诗云:‘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上句风中有雨,下句雨中有风,谓之互体。”
《國語辭典》:喜剧(喜劇)  拼音:xǐ jù
一种戏剧类型。主要以誇张、幽默及机智的手法,取悦观众或嘲讽丑恶、落后的现象,从而肯定美好与进步的事物。由于著笔于人性的现实面和弱点,因此,不同的时代及文化背景,往往有不同的喜剧形式。西方喜剧依内容和手法的差别,一般可分为情节喜剧、抒情喜剧、讽刺喜剧和闹剧等。中国虽无喜剧之专称,但仍有不少喜剧剧目,大都在讽刺反面形象的同时,歌颂主角的勇敢和机智。
《國語辭典》:玩法  拼音:wàn fǎ
轻视法律。宋。王安石〈虞部郎中晁君墓志铭〉:「从容调而聏,史莫玩法。」
《國語辭典》:脚手(腳手)  拼音:jiǎo shǒu
1.桌椅器物。《金瓶梅》第一三回:「见这边无人,方才上墙叫他,西门庆便用梯凳扒过墙来,这边早安下脚手接他。」《水浒后传》第一一回:「艄公水手共有百馀人,都乱鬨鬨收拾脚手、家伙。」
2.听候差遣的助手。《水浒传》第六六回:「因此累累寄书与梁中书,教道且留卢俊义、石秀性命,好做脚手。」《醒世恒言。卷一四。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到坟边把刀拨开雪地,俱是日间安排下脚手,下刀挑开石板下去。」
3.根底。《朱子语类辑略。卷八。论本朝人物》:「今人容易为异说引去者,只是见识低,只要鹘突包藏,不敢说破。才说破,便露脚手。」
4.诡计,暗中所采取的行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出》:「前日不是我走得疾,险些个遭小孙屠脚手。」也作「手脚」。
《國語辭典》:讽刺(諷刺)  拼音:fèng cì
1.以婉言隐语相讥刺。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刺者,达也。诗人讽刺,周礼三刺,事叙相达,若针之通结矣。」
2.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用讥刺或嘲讽的方式,呈现社会生活面貌。如:「这是一部讽刺社会乱象的电影。」
《國語辭典》:路数(路數)  拼音:lù shù
1.路径、道路。《水浒传》第三一回:「武松原是衙里出入的人,已自都认得路数,径踅到鸳鸯楼胡梯边来。」
2.背景、来历、底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这班人荐的,知道他们是什么路数!」
3.去向。《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且不要埋怨,和你去问他老婆,或者晓得他的路数,再来抓寻便了。」
4.指某种流派、手法或招式。如:「他打的太极拳,不知是那一派的路数?」「我作的诗,路数和家父不同。」「摇笔杆的与耍刀子的自然路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