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手板  拼音:shǒu bǎn
1.笏。古时大臣朝见天子时,用以记事备忘的狭长板子。北周。庾信〈杨柳歌〉:「连钱障泥渡水骑,白玉手板落盘螭。」《喻世明言。卷一二。众名姬春风吊柳七》:「以妓为家,将一个手板上写道:『奉圣旨填词柳三变。』」也作「手版」。
2.手本的别名。参见「手本」条。
3.手掌。
《國語辭典》:手本  拼音:shǒu běn
1.用手抄写的书籍。
2.告状的文书。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下。齐惠休上人齐道猷上人齐释宝月》:「廓子赉手本出都,欲讼此事,乃厚赂止之。」
3.明清时门生见座师或下官见上官时所用的名帖。《水浒传》第二回:「所有一应合属公吏衙将,都军禁军,马步人等,尽来参拜,各呈手本,开报花名。」《儒林外史》第七回:「正在沉吟,长班又送进一个手本,光头名字,没有称呼,上面写著『范进』。」也称为「手板」、「手版」。
《国语辞典》:正手板  拼音:zhèng shǒu bǎn
桌球运动中,以执笔式的方式握拍,大多为东方国家所采用。
《国语辞典》:负手板(负手板)  拼音:fù shǒu bǎn
桌球运动中,似握网球拍的握拍方式。欧美球员大多采用之。也称为「网球式执拍」。
《国语辞典》:手板子  拼音:shǒu bǎn zi
体罚时,用来打孩子手的板子。如:「以前,顽皮的孩子都挨过手板子。」也称为「手简子」。
《漢語大詞典》:倒持手板
见“ 倒执手版 ”。
《漢語大詞典》:倒执手版(倒執手版)
古代官员持手版以朝。倒执手版,谓惊惶失态。晋书·谢安传:“﹝ 桓温 ﹞入赴山陵,止 新亭 ,大陈兵卫,将移 晋 室,呼 安 及 王坦之 ,欲於座害之。 坦之 甚惧……既见 温 , 坦之 汗流沾衣,倒执手版。 安 从容就席。”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再和林卿韵》词:“待得 新亭 ,倒持手板,何似抽还政事堂。”
《漢語大詞典》:手板支颐(手板支頤)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王子猷 作 桓车骑 参军。 桓 谓 王 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后以“手板支颐”为闲散自适之典。 唐 雍陶 《寄永乐殷尧藩明府》诗:“头巾漉酒临黄菊,手板支颐向白云。”
分類:闲散自适
《國語辭典》:袍笏  拼音:páo hù
古时官吏的朝服和手笏。《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凡五百馀人,皆赐袍笏,锡宴开宝寺,帝自为诗二章赐之。」明。李昌祺《剪灯馀话。卷五。贾云华还魂记》:「需次待缺,首具袍笏,诣贾氏拜夫人。」
《漢語大詞典》:万笏(萬笏)
笏,封建时代大臣朝见天子时所执的狭长的手板。“万笏”比喻丛立的群山。 明 华钥 《吴中胜记》:“庙后 天平 如锦屏。入座,其峰皆立,僧曰:‘此万笏朝天也。’”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故跋中亦言其用景多幽暗,少开远,而自喜深秀过之。是为《万笏朝天图》《万竿烟雨图》,则彷彿 郭河阳 。” 清 林则徐 《即目》诗:“万笏尖中路渐成,远看如削近还平。”
《國語辭典》:象笏  拼音:xiàng hù
象牙制成的手板。明代以前一至五品的高官所执。《礼记。玉藻》:「史进象笏,书思对命。」《新唐书。卷二四。车服志》:「象笏,上圆下方,六品以竹木,上挫下方。」也称为「象简」。
《國語辭典》:象板  拼音:xiàng bǎn
乐器名。用两块片状板,一头以绳子联结而成的乐器。参见「拍板」条。《金瓶梅》第四三回:「内院歌姬,紧按定银筝象板。」
《國語辭典》:牙笏  拼音:yá hù
象牙制的笏板,古代臣子上朝时所用。后亦用于道士朝见真人或斋醮科仪。《西游记》第一一回:「太宗闻言,抬头观看,只见那人:头顶乌纱,腰围犀角。头顶乌纱飘软带,腰围犀角显金厢。手擎牙笏凝祥霭,身著罗袍隐瑞光。」《红楼梦》第一○二回:「法师们俱戴上七星冠,披上九宫八卦的法衣,踏著登云履,手执牙笏,便拜表请圣。」
《國語辭典》:一笏  拼音:yī hù
二十四两银子或五十两银子。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四二出:「我有黄金一笏送与,聊表报答之意。」《喻世明言。卷二三。张舜美灯宵得丽女》:「路经镇江二人复访大慈庵,赠尼师金一笏。」
《漢語大詞典》:端简(端簡)
(1).端庄持重。南齐书·徐孝嗣传:“幼而挺立,风仪端简。”宋史·曹彬传:“ 彬 执礼益恭,公府讌集,端简终日,未尝旁观。”
(2).正笏。谓两手平举捧着手板。 唐 郑谷 《寄左省韦起居序》诗:“端简炉香里,濡毫洞案边。”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太清宫玉石像:“工役掘地,得玉石人,涤去泥壤,则簪裙端简,如龙之像。”
《漢語大詞典》:遗笏(遺笏)
先人遗下的朝会手板。指后代荫袭的官职俸禄。 元 袁桷 《次韵黄可玉古墨行》:“ 郑公 诸孙保遗笏,涤志黽勉穷韦编。” 清 全祖望 《湖语》:“由来骨鯁,罔愆遗笏。节使安贫,升闻帝室。”
《漢語大詞典》:玉笏
玉制手板。管子·轻重己:“天子东出其国四十六里而坛。服青而絻青,搢玉笏,带玉监,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左传·桓公二年“袞冕黻珽” 晋 杜预 注:“珽,玉笏也。若今吏之持簿。” 陆德明 释文引 徐广 云:“持簿,手板也。”南史·崔祖思传:“琼簪玉笏,碎以为尘;珍裘绣服,焚之如草。”金史·舆服志中:“自 西魏 以来,所制玉笏皆尺有二寸。”
分類:玉制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