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革命战争(革命戰爭)  拼音:gé mìng zhàn zhēng
以革命为目的,从事推翻现有政权的战争。如:美国独立战争。
《漢語大詞典》:俄土战争
俄国与土耳其之间的战争。从17世纪末至19世纪末,两国进行了十余次战争,俄国胜多负少,相继夺得黑海沿岸、高加索地区和巴尔干半岛大片土地。俄国力图控制达达尼尔和博斯普鲁斯两海峡,因遭英、法等国反对,未能成功。
《高级汉语词典》:非正义战争  拼音:fēi zhèng yì zhàn zhēng
侵略战争;奴役别国人民的战争
《漢語大詞典》:反革命战争
反动阶级为维护反动统治或实行民族压迫而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战争的表现形式之一。
《漢語大詞典》:核战争(核戰争)
使用核武器进行的战争。 周恩来 《贺第十二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电》:“只有爱好和平的国家掌握了核武器,打破核垄断,才能防止核战争。”
《漢語大詞典》: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写的一部历史著作。共八卷,专门叙述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史事,止于公元前411年。按编年体记事,取材丰富、叙事严谨客观,为古希腊史学名著。
《國語辭典》:百年战争(百年戰爭)  拼音:bǎi nián zhàn zhēng
西元十四世纪初,发生在英、法之间的长期战争。一三三七年,英王爱德华第三与法王腓力第六因争位而引起战端,至一四二二年,英王亨利第六以父约为法王,进兵奥尔良,法人最终在圣女贞德的鼓舞下击败英兵,迎查理第七为王,战事至一四五三年始止,史称为「百年战争」。
《漢語大詞典》: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1740-1748年欧洲的一场国际性战争。174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去世,因无男性继承人,立遗嘱由女儿玛丽亚·特利莎继承奥地利所有领地。但普鲁士、法国等国反对,引起战争。奥地利在英国、俄国等国支持下,保住了玛丽亚·特利莎的继承权。但普鲁士夺得西里西亚,成为强国。
《漢語大詞典》:北伐战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基础进行的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的革命战争(1926-1927)。因这次战争从广东出师北伐,所以叫做北伐战争。参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國語辭典》:北方战争(北方戰爭)  拼音:běi fāng zhàn zhēng
西元一七○○年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的控制权,联合波兰、丹麦、萨克森向瑞典宣战,至一七二一年结束,历经二十二年。战后签订尼斯塔特和约,瑞典将其波罗的海东岸地区及出海口的控制权转交俄国。
《漢語大詞典》:德国农民战争
1524-1525年德意志农民大规模的反封建武装起义。起义农民曾提出广泛的反封建纲领《书简》《十二条款》《海尔布隆纲领》等。1525年3月,农民领袖闵采尔在米尔豪森城领导建立革命政权“永久议会”。因各地起义军缺乏组织和统一指挥,至1525年8月,起义相继被镇压。
《漢語大詞典》:丹麦战争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对丹麦发动的战争。结果丹麦战败,被迫放弃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等地。这是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的第一步。
《漢語大詞典》: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即“土地革命战争”。
《漢語大詞典》:第二次鸦片战争
又称“英法联军之役”。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炮轰广州。次年,法国也乘机出兵,与英国组成侵华联军。联军先后攻陷广州、大沽,直逼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沙俄又逼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1860年,英法联军扩大战争,攻陷天津、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行宫。不久,清政府又被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由于外国的蛮横侵略和清政府的妥协投降,使中国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主权。
《漢語大詞典》: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即“北伐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