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愧惭
亦作“ 愧惭 ”。 惭愧。《韩诗外传》卷九:“ 田子 愧慙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东周列国志》第三一回:“ 惠公 方才晓得 穆姬 用情,愧惭无地。” 丁玲 《阿毛姑娘》第二章一:“她是非常愧惭,很悔从前不学好这针线。”
分類:惭愧
《漢語大詞典》:悚怍
惶恐惭愧。《南齐书·王融传》:“才分本劣,谬被策用,悚怍之情,夙宵兢惕。”旧唐书·酷吏传上·侯思止:“ 思止 惊起悚怍,曰:‘ 思止 死罪,幸蒙中丞教。’” 宋 苏轼 《答程全父推官书》之二:“寄貺佳酒……一一感铭,非眷存至厚,何以得此,悚怍之至。”
分類:惶恐惭愧
《漢語大詞典》:悚愧
惶恐惭愧。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钱子予:“ 宰 等悚愧谢罪。” 清 顾炎武 《答汪苕文书》:“远惠手书,奬挹过甚,殊增悚愧。”
分類:惶恐惭愧
《國語辭典》:内疚(內疚)  拼音:nèi jiù
内心自觉惭愧不安。如:「由于个人的疏忽,造成公司重大损失,让他感到很内疚。」三国魏。嵇康〈幽愤诗〉:「惩难思复,心焉内疚。」晋。陶渊明〈荣木〉诗:「我之怀矣,怛焉内疚。」
《漢語大詞典》:欣愧
欣喜而惭愧。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门子乃操箠迎击,中者无不面仆於地,敕使亦为所箠。既而奔马而返,左右从而俱入,门亦随闭而已。座内甚欣媿。”
分類:欣喜惭愧
《漢語大詞典》:惭服(慚服)
亦作“慙伏”。亦作“慙服”。
(1).惭愧而伏地。史记·韩信卢绾列传:“上谩駡曰:‘竖子能为将乎?’四人慙伏。”
(2).羞愧而心服。汉书·何武传:“而 圣 子宾客为羣盗,得,繫 庐江 , 圣 自以子必死。 武 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 圣 慙服。”周书·李贤传:“ 贤 曰:‘夫人各有志……至如忠孝之道,实铭之於心。’问者慙服。”宋史·焦守节传:“奉使 契丹 ,馆伴 丁求説 指远山谓曰:‘此 黄龙府 也。’ 守节 应声曰:‘ 燕然山 距此几许?’ 求説 惭服。”
《國語辭典》:踖踖  拼音:jí jí
1.态度恭敬的样子。《诗经。小雅。楚茨》:「执爨踖踖,为俎孔硕,或燔或炙。」
2.惭愧的样子。汉。扬雄《太玄经。卷六。勤》:「次八,劳踖踖,心爽蒙柴不却。」
《国语辞典》:阑街(阑街)  拼音:lán jiē
满街。宋。苏轼〈浣溪沙。惭愧今年二麦丰〉词:「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也作「拦街」。
《漢語大詞典》:自疚
自感惭愧和痛苦。 明 李东阳 《不寐》诗:“内省实自疚,人尤竟谁能?” 清 龚自珍 《自春徂秋》诗之十一:“呼儿将告之,衋然先自疚。” 陈昌奉 《跟随毛主席长征》:“这种紧张,是因失职而造成的自疚。”
《漢語大詞典》:愧慄
惭愧惶恐。 唐 韩愈 《燕河南府秀才》诗:“鄙夫忝县尹,愧慄难为情。”
《漢語大詞典》:震惭(震慙)
惶惧惭愧。《艺文类聚》卷五一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南平王妃拜改封表》:“拜妾为 南平王 妃,奉命震慙,有灼丹寸。”
分類:惶惧惭愧
《國語辭典》:赧色  拼音:nǎn sè
脸色发红,惭愧、难为情的面色。如:「面有赧色。」
分類:惭愧神色
《漢語大詞典》:发愧(發愧)
亦作“ 发媿 ”。 感到惭愧。 老舍 《全家福》第一幕:“我呀,并不比那时候街面上的任何人特别坏,可也不特别好,没作过对社会有好处的事!一想起来,我心里就发愧!”
分類:惭愧
《漢語大詞典》:惭忸(慚忸)
惭愧,不好意思。 唐 白居易 《春寒》诗:“省躬念前哲,醉饱多惭忸。” 宋 梅尧臣 《鬼火后》:“客惭忸无辞而起,余方掩乎衡门。”
《高级汉语词典》:愧切
使之深深地感到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