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三节(三節)  拼音:sān jié
俗称端午节、中秋节、年节为「三节」。如:「公司每逢三节,必邀员工出游。」
《國語辭典》:六贼(六賊)  拼音:liù zéi
1.泛指危害天下的六种恶人。见《六韬。卷一。文韬。上贤》。
2.北宋末的蔡京、朱勔、王黼、李彦、童贯、梁师成。他们结党营私,危害国家,被太学生陈东等斥为「六贼」。见《宋史。卷二三。钦宗本纪》。
3.色、声、香、味、触、法此六种为身心所攀缘的对象。因为这六者是产生烦恼的根源,会劫夺一切善法,所以用贼来比喻。《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当知此身如空聚,六贼依止不相知。」
《國語辭典》:六尘(六塵)  拼音:liù chén
尘,接触的对象。佛教将心和感官接触的对象分成色、声、香、味、触、法(指心所对的境)六尘。若任由眼、耳、鼻、舌、身、意追逐六尘,心就会充满著烦恼。南朝梁。武帝〈十喻〉诗五首之一:「楎睢变三有,恍惚随六尘。」也称为「六处」。
《漢語大詞典》:穷奇(窮奇)
(1).古代恶人的称号。谓其行恶而好邪僻。左传·文公十八年:“ 少皡氏 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譖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 杜预 注:“谓 共工 。其行穷,其好奇。” 孔颖达 疏:“行恶终必穷,故云其行穷也;好恶言,好谗慝,是所好奇异於人也。”
(2).传说中的神名。《淮南子·墬形训》:“ 穷奇 ,广莫风之所生也。” 高诱 注:“ 穷奇 ,天神也。在北方道,足桀两龙,其形如虎。”
(3).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西山经:“﹝ 邽山 ﹞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蝟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郭璞 注:“或云似虎,蝟毛,有翼……一名号神狗。”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赤首圜题,穷奇象犀。”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细看那镜小小的只有四五寸,面上精光闪烁,背上鼻钮四傍,隐起穷奇饕餮鱼龙波浪之形。”
(4).极端新奇。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穷奇极妙,栋宇已来未之有兮。”南史·齐文惠太子长懋传:“开拓 玄圃园 与 臺城 北堑等,其中起出土山池阁楼观塔宇,穷奇极丽,费以千万。”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记东逆事:“曾造一大牀,四面玻璃,中贮水以蓄金鱼,荇藻交横,穷奇极巧。”
(5).极力追求新奇。 唐 张鷟 游仙窟:“缓步急行,穷奇造凿。” 宋 苏轼 《雪林砚屏率鲁直同赋》诗:“穷奇真自蠹,诗句且娱心。”
《漢語大詞典》:诸恶(諸惡)
(1).各种恶行。大智度论卷十八:“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浄其意,是诸佛教。” 清 刘廷玑 在园杂志卷二:“其中家常日用,应酬世务,奸诈贪狡,诸恶皆作,果报昭然。”
(2).众恶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与君有旧,书至则必起雄师,立残诸恶。”
分類:恶人恶行
《漢語大詞典》:二凶
指二恶事或二恶人。管子·内业:“节其五欲,去其二凶。” 尹知章 注:“喜怒过度,皆能为害,故曰二凶。” 南朝 宋 刘劭 与弟 濬 杀父 文帝 , 劭 自称帝。宋书为二人立《二凶传》,称 劭 为元凶。
《漢語大詞典》:罚恶(罰惡)
惩治恶人。后汉书·百官志五:“禁姦罚恶,理讼平贼。” 何休 《〈公羊传〉序》“志在春秋” 唐 徐彦 疏:“春秋者,赏善罚恶之书。见善能赏,见恶能罚。” 鲁迅 《而已集·答有恒先生》:“民众的罚恶之心,并不下于学者和军阀。”
《漢語大詞典》:虺蛇
毒蛇。亦喻恶人。《淮南子·本经训》:“虎豹可尾,虺蛇可蹍,而不知其所由然。”《后汉书·段熲传》:“今傍郡户口单少,数为 羌 所创毒,而欲令降徒与之杂居,是犹种枳棘於良田,养虺蛇於室内也。” 明 徐复祚《投梭记·渡江》:“生平性格似虺蛇,腹有戈矛脸有花。” 郭沫若 《访花园口》诗:“居民百万成鱼鱉,国贼一夫正虺蛇。”
分類:毒蛇恶人
《漢語大詞典》:舜蹠
虞舜 和 盗跖 的并称。指圣人和恶人。《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 舜 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 跖 之徒也。欲知 舜 与 跖 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宋 辛弃疾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词:“细思量,义利 舜 跖 之分,孳孳者,等是鸡鸣而起。”
《漢語大詞典》:鸮音(鴞音)
(1).鸮鸟的恶声。语本《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鴞,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毛 传:“鴞,恶声之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且夫鴞音之丑,岂有泮林而变好。”后引申为恶人的恶习。 清 魏源 《淮北票盐志叙》:“或又谓湖私改贩,难革鴞音,北盐灌邻,保无藩决。”
(2).《诗·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嘵嘵。”按,此小诗序曰:“《鴟鴞》, 周公 救乱也。”故后用“鴞音”指辛勤谨慎,去巩固政权。 柳亚子 《四月二十五日》诗之三:“辛苦鴞音还 粤 地,猖狂狼子胁 秦 封。”
《國語辭典》:喽啰(嘍囉)  拼音:lóu luó
1.聪明干练。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刬地你拽大拳人面前逞喽啰,请起来波小哥。」也作「娄罗」、「偻儸」、「楼罗」。
2.蛮族的语言和声调。也作「娄罗」、「偻儸」、「楼罗」。
3.盗匪的部下。《水浒传》第二回:「如今近日上面添了一夥强人,扎下个山寨在上面,聚集著五七百个小喽啰,有百十匹好马。」也作「娄罗」、「偻儸」。
《國語辭典》:大猾  拼音:dà huá
狡猾之至。《史记。卷九九。刘敬叔孙通列传。叔孙通》:「事先生数岁,幸得从降汉,今不能进臣等,专言大猾何也?」
《國語辭典》:巨猾  拼音:jù huá
非常奸恶狡猾的人。《文选。张衡。东京赋》:「巨猾间舋,窃弄神器。」《新唐书。卷一二六。韩休传》:「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也作「巨奸」。
《漢語大詞典》:憎人
(1).可僧恶的人。墨子·天志中:“憎人贼人,反天之意,得天之罚者也。”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可以我爱而谓之爱人,我憎而谓之憎人,所喜则谓之喜味,所怒则谓之怒味哉?”
(2).谓厌恶人。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罣碍。”
分類:厌恶恶人
《漢語大詞典》:鬼气(鬼氣)
亦作“ 鬼炁 ”。
(1).旧时谓人疾病死亡,常因一种邪气侵袭所致,称之为鬼气。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二:“鬼炁之侵入,常依地而逆上耳。”南史·张嗣伯传:“尸注者,鬼气伏而未起,故令人沉滞。”云笈七籤卷二八:“养育群生,整理鬼气。”
(2).鬼怪的邪气。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黄法师醮》:“ 黄 虑鬼气伤儿神,乃布气吹其面,取汤一桮,令饮即醒。”
(3).指带有鬼怪的气氛或精神状态。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至于老 王婆 ,我却不觉得怎么鬼气,这样的人物,南方的乡下也有的。”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但倘被父母所知,往往不免挨一顿竹篠,一以罚其带有鬼气,二以贺其没有跌死。”
(4).恶人之气焰。 清 何绍基 《沪上杂事》诗:“愁风闷雨人无寐,海国平分鬼气多。”此指外国侵略者气焰。
(5).不能告人的隐私,亏心事。 马烽 《张初元的故事》:“他肚子里有鬼气,自己先就心虚。”
《漢語大詞典》:凶族
原指与 尧 舜 部族敌对的四个部落。后亦泛称敌对的民族或恶人。左传·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尧 ,宾于四门,流四凶族, 浑敦 、 穷奇 、 檮杌 、 饕餮 ,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汉 徐干 中论·智行:“若非 尧 ,则裔土多凶族,兆民长愁苦矣。”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在 周 之衰,难兴王室,放命者七臣,干位者三子,嗣王委其九鼎,凶族据其天邑。”北齐书·幼主纪论:“ 武平 在御,弥见沦胥,罕接朝士,不亲政事,一日万机,委诸凶族。”
《漢語大詞典》:豺虎窟
比喻恶人聚集的处所。 宋 刘子翚 《悼李奉》诗:“伤心豺虎窟,冒险尔何轻。” 清 方拱乾 《译使至高丽》诗:“豺虎窟多中土客,凤凰城是旧朝臣。” 金松岑 《读秘密使者》诗之三:“东行豺虎窟中来,姊妹花枝邂逅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