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忍耻(忍恥)
忍受耻辱。左传·哀公二十七年:“以能忍耻,庶无害 赵 宗乎?” 唐 杜牧 《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国语辞典》:忍耻偷生(忍耻偷生)  拼音:rěn chǐ tōu shēng
忍受羞辱,苟且求生。《西游记》第九回:「痛夫已被贼人所杀,岂可腼颜从贼?止因遗腹在身,只得忍耻偷生。」《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忍耻偷生为父仇,谁知奸计觅风流。劝人莫设虚言誓,湛湛青天在上头。」也作「忍垢偷生」、「忍辱偷生」。
《国语辞典》:忍耻含羞(忍耻含羞)  拼音:rěn chǐ hán xiū
忍受羞辱。《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一三出》:「撞府共冲州,遍走江湖之游,身为女婿,只得忍耻含羞。」也作「忍辱含垢」。
《国语辞典》:忍耻含垢(忍耻含垢)  拼音:rěn chǐ hán gòu
忍受羞辱。宋。苏轼〈上韩枢密书〉:「好兵始祸者既足以为后嗣之累,则凡忍耻含垢以全人命,其为子孙之福审矣。」也作「忍辱含垢」。
《國語辭典》:含垢忍耻(含垢忍恥)  拼音:hán gòu rěn chǐ
忍受耻辱。《晋书。卷九八。王敦传》:「先帝含垢忍耻,容而不责,委任如旧,礼秩有加。」也作「含垢忍辱」。
《國語辭典》:包羞忍耻(包羞忍恥)  拼音:bāo xiū rěn chǐ
容忍羞愧、耻辱。唐。杜牧 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明。汪廷讷《狮吼记》第一○出:「在家中做小伏低,好似哑子吃了黄连在心里苦。到人前包羞忍耻。」
《國語辭典》:含垢  拼音:hán gòu
容忍耻辱。《左传。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也作「含诟」。
《漢語大詞典》:攘诟(攘詬)
(1).容忍耻辱。《楚辞·离骚》:“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王夫之 通释:“攘詬,当为容忍耻辱之谓。”一说为除去耻辱,见 王逸 注。
(2).争吵诟骂。
《漢語大詞典》:謑髁
不正貌。一说,谓坚确能忍耻辱。
分類:忍耻耻辱
《國語辭典》:忍辱含垢  拼音:rěn rù hán gòu
忍受羞辱。汉。班昭《女诫。卑弱》:「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也作「忍耻含垢」、「忍耻含羞」、「忍辱含羞」。
分類:忍耻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