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5分类词汇 5
《漢語大詞典》:包羞
忍受羞辱。易·否:“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孔颖达 疏:“位不当所包承之事,惟羞辱已。” 唐 陆龟蒙 《寒泉子对秦惠王》:“大王出则夺气,入则包羞。” 明 刘基 《题扇面牡丹花》诗:“舞罢春风却回首,六宫红粉总包羞。”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 汉高 蚤年最恶儒。有儒冠者輒溲溺之,其吐弃也至矣。而 酈食其 、 叔孙通 、 陆贾 等深自贬抑,包羞忍垢以从之。”
庖馐。谓厨房内精美的食品。 元 麻革 《上云内帅贾君》诗:“杞梓容山木,包羞荐沼芼。”
《漢語大詞典》:忍羞
忍受羞辱。《淮南子·道应训》:“是为人也,能为社稷忍羞。”
《国语辞典》:忍辱含羞  拼音:rěn rù hán xiū
忍受羞辱。《西游记》第七二回:「我要打他,恐怕污了棍子,又怕低了名头,是以不曾动棍,只变做一个饿老鹰,彫了他的衣服,他都忍辱含羞,不敢出头,蹲在水中哩。」也作「忍辱含垢」。
《国语辞典》:忍耻含羞(忍耻含羞)  拼音:rěn chǐ hán xiū
忍受羞辱。《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一三出》:「撞府共冲州,遍走江湖之游,身为女婿,只得忍耻含羞。」也作「忍辱含垢」。
《国语辞典》:忍耻含垢(忍耻含垢)  拼音:rěn chǐ hán gòu
忍受羞辱。宋。苏轼〈上韩枢密书〉:「好兵始祸者既足以为后嗣之累,则凡忍耻含垢以全人命,其为子孙之福审矣。」也作「忍辱含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