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萼绿华(萼緑華)
(1).传说中女仙名。自言是 九嶷山 中得道女子 罗郁 。 晋穆帝 时,夜降 羊权 家,赠 权 诗一篇,火澣手巾一方,金玉条脱各一枚。见 南朝 梁陶弘景 《真诰·运象》。 唐 李商隐 《重过圣女祠》诗:“ 萼緑华 来无定所, 杜兰香 去未移时。”亦省称“ 萼緑 ”。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 上元 点鬟招 萼緑 , 王母 挥袂别 飞琼 。”
(2).指绿萼梅花。 宋 范成大 范村梅谱:“緑萼梅:凡梅花跗蒂皆絳紫色,惟此纯緑,枝梗亦青,特为清高,好事者比之 九嶷 仙人 萼緑华 。京师 艮岳 有 萼緑华堂 ,其下专植此本。”
《漢語大詞典》:绿毛
(1).绿色羽毛。 唐 王建 《伤邻安鹦鹉词》:“十日不饮一滴浆,泪渍緑毛头似鼠。”
(2).指黑色头发。 唐 薛能 《舞者》诗:“緑毛釵动小相思,一唱南轩日午时。”
(3).指仙人身上的绿色毛发。相传 汉 刘根 得道后,体生绿毛。 唐 曹松 《赠道人》诗:“閬苑驾将雕羽去,洞天赢得緑毛生。”参见“ 緑毛仙 ”。
(4).喻指绿色的针叶。 宋 苏轼 《松》诗:“依依古仙子,鬱鬱緑毛身。”
《漢語大詞典》:绿毛仙
据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古迹·毛公坛记载: 汉 刘根 在 洞庭山 中得道成仙,身生绿毛,人称 毛公 。后人亦称之为“緑毛仙”、“緑毛叟”。 唐 皮日休 《以毛公泉一瓶献上谏议因寄》诗:“ 刘根 昔成道,兹坞四百年。毿毿被其体,号为緑毛仙。” 宋 苏轼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草堂》诗:“应逢緑毛叟,扣户夜抽簪。” 明 高启 《毛公坛》:“尝闻緑毛叟,变化犹神龙。”
《漢語大詞典》:仙道
(1).谓成仙之道。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随之者不復还,皆得仙道。”云笈七籤卷十八:“宗族皆得仙道,白日昇天。”云笈七籤卷九三:“超跡尘滓,栖真物表,想道结襟,以无为为事,近於仙道一也。” 元 史樟 《庄周梦》第四折:“再有凡心,罚往下方,永失仙道。”
(2).指修仙得道者。 柯灵 《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象传说中修炼的仙道一样,‘采日月之精华,钟天地之灵气。’”
《漢語大詞典》:玉舄
(1).传说中玉制的鞋。 汉 刘向 列仙传·安期生:“ 安期先生 者, 瑯琊阜乡 人也。卖药於 东海 ,时人皆言千岁翁。 秦始皇 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去,留书以赤玉舃一双为报,曰:后数年求我於 蓬莱山 。”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卷上:“ 番禺 东有涧、涧生菖蒲,皆一寸九节。 安期生 采服,仙去,但留玉舃焉。”后喻得道者的遗物。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道士》诗:“终身持玉舃,丹诀未应传。” 清 金农 《重游王屋访唐开元时御爱松》诗:“芝囷纳流霞,蒲涧委玉舃。”
(2).见“ 玉磶 ”。
《漢語大詞典》:玉磶
亦作“ 玉舄 ”。 玉制的柱脚石。文选·张衡〈西京赋〉:“雕楹玉磶,綉栭云楣。” 李善 注:“广雅曰:‘磶,礩也。磶与舄古字通。’”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金楹齐列,玉舄承跋。”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宫室一》:“石磉曰瑱,又曰玉舃。”《初刻拍案惊奇》卷七:“ 玄宗 愈加怒发,令破柱取他。柱既破,又见他走入玉磶中。” 清 钱谦益 《碧云寺》诗:“丹青臺殿起层层,玉磶雕阑取次登。”
分類:玉制柱脚
《國語辭典》:遐举(遐舉)  拼音:xiá jǔ
1.远行。《楚辞。屈原。远游》:「泛容与而遐举兮,聊抑志而自弭。」唐。白居易〈送王处士〉诗:「王生独拂衣,遐举如云鹄。」
2.远播。《隋书。卷二五。刑法志。序》:「薰风潜畅,颂声遐举,越裳重译,万里来归。」
3.功业。《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
《漢語大詞典》:毛女
传说中得道于 华山 的仙女。 汉 刘向 列仙传·毛女:“ 毛女 者,字 玉姜 ,在 华阴 山中,猎师世世见之,形体生毛,自言 秦始皇 宫人也, 秦 坏,流亡入山避难,遇道士 谷春 ,教食松叶,遂不飢寒,身轻如飞,百七十餘年,所止巖中有鼓琴声云。” 唐 项斯 《送华阴隐者》诗:“近来移住处, 毛女 旧峰前。” 明 叶宪祖 《鸾鎞记·觅鸾》:“真个 毛女 重生, 玉清 再世。” 清 高孝本 《登华山》诗之三:“ 希夷 云际卧, 毛女 树边逢。”
《國語辭典》:橘井  拼音:jú jǐng
湖南省郴县东的一口井。因神仙传载苏仙公告母以井水橘叶疗疾的故事而得名。见晋。葛洪《神仙传。卷九。苏仙公》。
《漢語大詞典》:绀发(紺髮)
原指佛教 如来 绀琉璃色头发。后亦指道教得道者之发,或泛指一般绀青色头发。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序》:“阳门饰豪眉之像,夜臺图紺髮之形。” 宋 徐铉 《赠王贞素先生》诗:“先生尝已佩真形,紺髮朱颜骨气清。” 明 文徵明 《送于器之廉宪还滁》诗:“忆得 滁阳 始相见,紺髮垂云俱弱冠。”
《漢語大詞典》:列真
犹言众仙人。道教称得道之人为真人。 汉 冯衍 《爵铭》:“富如江海,寿配列真。” 晋 左思 《魏都赋》:“ 鉅鹿 、 河间 ,列真非一,往往出焉。” 清 黄周星 《楚州酒人歌》:“愿假青鸟探 瀛洲 ,列真酣饮多如簇。”
《漢語大詞典》:灵真(靈真)
道教指修真得道。汉武帝内传:“又欲令悠悠者,知天地间有此灵真之事,足以却不信之狂夫耳!” 唐 韦应物 《学仙》诗之一:“昔有道士求神仙,灵真下试心确然。”云笈七籤卷七九:“涤荡秽俗,许以更始,修心慎违,希企灵真。”
《國語辭典》:兵解  拼音:bīng jiě
旧称学道者死于兵刃因可借此解脱得道,故称。藉此解脱躯壳而登仙。清。全祖望〈梅花岭记〉:「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日中尚未逃兵解,世上人犹信葬书。」
《漢語大詞典》:练色(練色)
(1).美色。 汉 枚乘 《七发》:“练色娱目,流声悦耳。”
(2).指修练得道者的美好容色。文选·左思〈魏都赋〉:“ 昌容 练色, 犊 配眉连。” 李善 注:“列仙传:‘ 昌容 者, 常山 道人也。自称 殷王 女,食蓬累根二百餘年而颜色如年二十人。’故曰练色。”
(3).指白色。 前蜀 韦庄 《酒渴爱江清》诗:“泻甌如练色,漱齿作泉声。” 宋 陆游 《夜赋》:“练色亭皋月,江声木杪风。”
《國語辭典》:證果  拼音:zhèng guǒ
佛教谓修行者證悟真理,成为圣者,即佛教四果、十地、佛中的任一种境界都属之。《大唐西域记》卷四:「时證果人悯而叹曰:『枉杀无辜,毁灭佛法,随无间狱,流转未已。』」
《漢語大詞典》:真客
指修真得道的人。 前蜀 杜光庭 《题鹤鸣山》诗:“五气云龙下泰清,三天真客已功成。人间回首山川小,天上凌云剑佩轻。”
《漢語大詞典》:了道
犹得道,悟道。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二折:“且教他酒色财气里过,方可度脱他成仙了道。” 元 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我教你人人成仙,个个了道。”镜花缘第四十回:“我看 唐 兄此番来至海外,名虽游玩,其实并不为此,大约久有修行了道之意。”
分類:得道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