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盖愆(蓋愆)  拼音:gài qiān
掩饰罪行不使别人知道。语本《书经。蔡仲之命》:「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惟孝。」
《漢語大詞典》:搜补(蒐補)
寻求并弥补。宋史·职官四:“以称朝廷蒐补闕軼,缉熙弥文之意。”
分類:寻求弥补
《國語辭典》:亏空(虧空)  拼音:kuī kong
现金比帐面短少,或入不敷出,以致负债。《儒林外史》第九回:「本东自己下店,把帐一盘,却亏空了七百多银子。」
《國語辭典》:耗羡(耗羨)  拼音:hào xiàn
旧时官吏徵收银粮时,为防止漕运的耗损,于正额之外多收若干,称为「耗羡」。《儒林外史》第四回:「一岁之中,钱粮、耗羡、花、布、牛、驴、渔船、田房税,不下万金。」
《漢語大詞典》:完罅
弥补缺陷。 宋 周邦彦 《汴都赋》:“黜 隋 之陋,更 唐 之故,补敝完罅,剔朽焚蠹。”
《漢語大詞典》:赎帖(贖帖)
唐 代用试诗来弥补试帖落选的一种考试方法。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 天宝 初, 达奚珣 、 李巖 相次知贡举。进士声名高而帖落者,时或试诗放过,谓之赎帖。”参见“ 试帖 ”。
《國語辭典》:试帖(試帖)  拼音:shì tiě
1.科举时代考试时所作的诗,多用古人诗句命题,冠以赋得二字,其诗或五言、七言,或八韵、六韵,在诗中自成一体,称为「试帖」。
2.唐时明经考试的方法。即帖经取士,将所习的经文,掩其两端,中开一行,裁纸为帖,称为「试帖」。《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乃诏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国语辞典》:拨补(拨补)  拼音:bō bǔ
分拨弥补。《大清会典。卷二○。户部》:「凡地公用则拨补。」《六部成语注解。户部》:「拨补:分拨款项也,分拨此款以补彼款之不足也。」
分类:分拨弥补
《國語辭典》:圆谎(圓謊)  拼音:yuán huǎng
代说谎的人掩饰矛盾或弥补漏洞。《红楼梦》第二八回:「林黛玉便拉王夫人道:『舅母听听,宝姐姐不替他圆谎,他直问著我。』」
《國語辭典》:以功补过(以功補過)  拼音:yǐ gōng bǔ guò
用功劳来弥补过失。《晋书。卷六二。刘琨传》:「冯异垂翅,而奋翼于渑池,皆能因败为成,以功补过。」也作「以功覆过」。
《漢語大詞典》:赠耗(贈耗)
旧时征收赋税,以转运亏损为名,额外加征以供弥补的一种杂税。 清 叶梦珠 《阅世编·徭役》:“乃运军犹借米色,需索勒掯会银酒饭,种种不一,驯致 顺治 十一、二年间,会银每石加至三钱,米色每石加至一钱五分,而当官之赠耗,额设之银米不与焉。”清史稿·食货志三:“ 乾隆 七年,定 江 南漕米赠耗永免停支例。”参见“ 贴赠 ”。
《漢語大詞典》:贴赠(貼贈)
封建时代,以漕运亏损为名,要民户补贴其损耗部分。 清 齐彦槐 《海运四诗寄潘吾亭观察》:“贴赠有银米,几抵脚价中。”清史稿·食货志三:“ 康熙 十年,议定 江寧 等府起运耗米及正粮一体贴赠, 苏 、 松 、 常 三府改折灰石,帮贴漕折等银悉免之。”
《國語辭典》:无以塞责(無以塞責)  拼音:wú yǐ sè zé
无法弥补自己应负的责任。《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妾幸蒙陛下厚恩,先帝遗德,奉朝请之礼,备臣妾之仪,列为公主,赏赐邑入,隆天重地,死无以塞责。」
《國語辭典》:移有足无(移有足無)  拼音:yí yǒu zú wú
移用多馀的部分,填补不足的部分。宋。苏舜钦 咨目。三:「平准其价,移有足无,然后天下之务举矣。」
分類:弥补不足
《国语辞典》:救过补阙(救过补阙)  拼音:jiù guò bǔ quē
挽救过失,弥补缺失。《晋书。卷五五。潘岳传》:「故箴规之兴,将以救过补阙,然犹依违讽喻,使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自诫。」
《国语辞典》:计功补过(计功补过)  拼音:jì gōng bǔ guò
考定功绩以弥补过失。汉。荀悦《汉纪。卷二三。孝元皇帝纪下》:「齐桓先有匡周之功,后有灭项之罪,君子计功补过。」
《国语辞典》:辅助记忆体(辅助记忆体)  拼音:fǔ zhù jì yì tǐ
为弥补主记忆体容量不足而使用的额外储存体。如磁碟、磁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