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悠悠  拼音:yōu yōu
1.安閒暇适的样子。唐。高适〈封丘作〉诗:「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宋。欧阳修 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词:「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2.忧思的样子。《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
3.眇远无尽的样子。《诗经。鄘风。载驰》:「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长久、久远。晋。左思〈咏史诗〉:「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唐。白居易〈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5.世俗、一般。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一二:「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晋书。卷六五。列传。王导》:「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6.众多。《后汉书。卷四三。朱乐何列传。朱晖》:「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
7.行走的样子。《诗经。小雅。黍苗》:「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8.荒谬不合事理。《聊斋志异。卷二。红玉》:「然官宰悠悠,竖人毛发。」
9.飘动的样子。 《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10.懒散、不用心。《朱子语类辑略。卷二。总论为学之方》:「学者须是立志,今人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11.气息缓慢细长的样子。《红楼梦》第一六回:「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的馀气在胸。」
《國語辭典》:尘土(塵土)  拼音:chén tǔ
1.细小的灰土。《三国演义》第三回:「车驾行不到数里,忽见旌旗蔽日,尘土遮天,一枝人马到来。」《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池边两行垂柳,杂著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也称为「尘埃」。
2.尘世。唐。沈亚之 送文颖上人游天台诗:「莫说人间事,崎岖尘土中。」
《國語辭典》:燕雀  拼音:yàn què
动物名。雀类。体型纤小,嘴圆锥形。雄鸟的头和背羽毛呈黑色;雌鸟则为暗褐色。以昆虫为食。能飞取抛掷的弹丸,人们常饲养以为戏。
《國語辭典》:燕雀安知鸿鹄志(燕雀安知鴻鵠志)  拼音: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ì
语本《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比喻庸俗者无法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三国演义》第四回:「『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也作「燕雀岂知鸿鹄志」。
《國語辭典》:俗人  拼音:sú rén
1.凡庸的人。《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这正是他风流文雅处,俗人怎么得知?」《红楼梦》第四五回:「我又不作诗作文,只不过作个俗人罢了!」也称为「俗夫」。
2.未出家的人。相对于僧人而言。《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况且清净地方,如何容得俗人前来蹧蹋?」
《國語辭典》:鄙夫  拼音:bǐ fū
1.见识浅薄的人。《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文选。张衡。东京赋》:「鄙夫寡识,而今而后,乃知大漠之德馨,咸在于此。」
2.人格卑陋的人。《论语。阳货》:「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孟子。尽心下》:「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3.自称的谦词。唐。钱起 幽居春暮书怀诗:「自哂鄙夫多野性,贫居数亩半临湍。」
《國語辭典》:不俗  拼音:bù sú
不凡庸浅陋,有别于一般流俗。《儒林外史》第一回:「自小看他长大,如此不俗,所以敬他、爱他,时时和他亲热,邀在草堂里坐著说话儿。」《红楼梦》第三七回:「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就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
《國語辭典》:俗眼  拼音:sú yǎn
俗人短浅、拙劣的目光。唐。杜甫〈丹青引〉:「途穷返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西游记》第三六回:「今到荒山,奈何俗眼不识尊仪,与老爷邂逅相逢。」
《國語辭典》:俗士  拼音:sú shì
1.见识浅陋的人。《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2.鄙俗的人。《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
《國語辭典》:下等  拼音:xià děng
品级低的或地位卑下的。《儒林外史》第一五回:「不要说算命拆字是下等,就是教馆、作幕,都不是个了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那上等的,自有那一班王孙公子去问津;那下等的,也有那些逐臭之夫,垂涎著要尝鼎一脔。」
《國語辭典》:鄙陋  拼音:bǐ lòu
1.庸俗浅薄。《儒林外史》第八回:「当下酒过数巡,蘧公子见他问的都是些鄙陋不过的话。」
2.自称浅陋的谦词。《后汉书。卷五七。杜栾刘李刘谢列传。刘瑜》:「臣瑜自念东国鄙陋,得以丰沛枝乱,被蒙复除,不给卒伍。」
3.丑陋。《西游记》第一回:「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
4.简陋荒僻。金。王若虚〈鄜州笼兴寺〉:「鄜为州在深山穷古间,荒凉鄙陋。」
5.卑贱、低微。如:「他虽出身鄙陋,却懂得力争上游。」
《漢語大詞典》:俗态(俗態)
(1).世俗的情状。 唐 王勃 《涧底寒松赋》:“见时华之屡变,知俗态之多浮。” 唐 杜甫 《石笋行》:“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2).庸俗的情态。 宋 秦观 《自警》诗:“从兹俗态两相忘,笑指青山归路僻。”镜花缘第二回:“我们虽不必学人间暖阁围炉那些俗态,何妨清吟联句,遣此长宵?”
(3).世俗人的气质。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以汝前生好道,以得到 兜玄国 ;然俗态未尽,不可长生。然汝自此寿千年矣。”
《國語辭典》:俗流  拼音:sú liú
1.世俗流风或庸俗之事。南朝宋。谢镇之 与顾欢书折夷夏论:「但久迷生死,随染俗流,暂失正路,未悟前觉耳。」《旧唐书。卷一六五。柳公绰传》:「以衔杯为高致,以勤事为俗流,习之易荒,觉以难悔。」
2.庸俗短见之辈。唐。韩愈〈荐士〉诗:「俗流知者谁,指注竞嘲慠。」
《國語辭典》:恶客(惡客)  拼音:è kè
1.庸俗、不受欢迎的客人。元。张可久〈水仙子。佳人微醉脱金钗〉曲:「佳人微醉脱金钗,恶客佯狂饮绣鞋。」
2.为害主人的宾客,通常指盗贼而言。如:「昨晚邻家有恶客闯入,据估计财物损失大约在十万元左右。」也作「恶宾」。
3.宋。姚宽《西溪丛语》载有花卉三十客,其中「棠梨」为「鬼客」,「曼陀罗」为「恶客」,故「恶客」乃成「曼陀罗」的别名。参见「曼陀罗」条。
《國語辭典》:俗气(俗氣)  拼音:sú qì
1.粗俗、庸俗。《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嫌这些人俗气,每日坐在书房里做诗看书,又喜欢画几笔画。」《红楼梦》第四○回:「只怕俗气,有好东西也摆坏了。」
2.因听闻次数多而觉不新鲜。如:「这话我都听俗气了。」
《國語辭典》:俗氛  拼音:sú fēn
尘世间庸俗的气氛。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四。满城风雨近重阳》:「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氛所蔽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