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丘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陶丘
(1).两重的山丘。尔雅·释丘:“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 邢昺 疏:“丘形上有两丘相重累者,名陶丘。” 郝懿行 义疏:“陶从匋,匋是瓦器,丘形重累似之。”
(2).古地名。在今 山东 定陶 西北。书·禹贡:“导 沇水 ,东流为 济 ,入于 河 ,溢为 滎 ,东出于 陶丘 北。” 孔颖达 疏引 郭璞 曰:“今 济阴 定陶城 中有 陶丘 。”后汉书·明帝纪:“ 陶丘 之北,渐就壤坟,故荐嘉玉絜牲,以礼 河 神。” 李贤 注引 孙炎 曰:“形如累两盂也。”
(3).复姓。 春秋 齐 有大夫 陶丘德 ; 汉 有侍御 陶丘仁 。见通志·氏族三
《國語辭典》:旄丘  拼音:mào qiū
《诗经。邶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旄丘,责卫伯也。」首章二句为:「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
《漢語大詞典》:云丘(雲丘)
云雾缭绕的山丘。 唐 元结 《戏规》:“ 元子 倚于云丘之颠,戏牧儿曰:‘尔为牧歌,当不责尔暴。’牧儿歌去。” 宋 范成大 《赠举书记归云丘》诗:“相看只有庞眉客,还在云丘旧草堂。”
《漢語大詞典》:蚁丘(蟻丘)
(1).古代 楚国 山丘名。庄子·则阳:“ 孔子 之 楚 ,舍於 蚁丘 之浆。” 成玄英 疏:“ 螘丘 ,丘名也。” 陆德明 释文:“ 李 云:‘ 蚁丘 ,山名。’”
(2).比喻僻小之地。 唐 骆宾王 《晚泊江镇》诗:“振影希鸿陵,逃名谢蚁丘。”
分類:僻小山丘
《漢語大詞典》:楚邱
楚 地山丘。 唐 马戴 《楚江怀古》之一:“露气寒光集,微阳下 楚 邱。”
分類:地山山丘
《漢語大詞典》:山坻
山丘,高地。文选·李康〈运命论〉:“椎紒而守 敖庾 、 海陵 之仓,则山坻之积在前矣。” 李周翰 注:“仓粟积多,如山如坻。”
分類:山丘高地
《國語辭典》:秃山(禿山)  拼音:tū shān
不生草木的山。《淮南子。道应》:「是故石上不生五谷,秃山不游麋鹿,无所阴蔽隐也。」
《漢語大詞典》:寒丘
亦作“ 寒邱 ”。 荒凉的山丘;冷落寂静的山丘。艺文类聚卷八一引 南朝 齐 卞伯玉 《菊赋》:“佇寒丘以弥望,覿中霜之软菊。” 清 王铎 《近望牛头山》诗:“割据雄图忧后日,夕阳无语下寒邱。”
《漢語大詞典》:香岑
对佛寺所在山丘的美称。 唐 张说 《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诗:“高名出 汉 阴,禪阁跨香岑。”
《漢語大詞典》:画丘(畫丘)
被道路环绕的山丘。尔雅·释丘:“途出其右而还之,画丘。” 郭璞 注:“言为道所规画。” 邢昺 疏:“右,谓西也;还,绕也;画,规画也。言道出丘西而復环绕之者,名画丘,若为道所规画然也。”
《漢語大詞典》:轸丘(軫丘)
方形山丘。《楚辞·王褒〈九怀·昭世〉》:“忽反顾兮西囿,覩軫丘兮崎倾。” 洪兴祖 补注:“軫丘,犹《九章》言軫石也。”
分類:方形山丘
《國語辭典》:一丘之貉  拼音:yī qiū zhī hé
同一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样低劣,并无差异。《汉书。卷六六。杨敞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聊斋志异。卷七。细柳》:「黑心符出,芦花变生,古与今如一丘之貉,良可哀也!」
《漢語大詞典》:迤陇(迤隴)
连绵的山丘。 南朝 梁 江淹 《铜剑赞》:“ 永明 初,始造旧宫,凿东北之地,皆平冈迤陇,尤多古冢墓。”
分類:连绵山丘
《国语辞典》:如丘而止  拼音:rú qiū ér zhǐ
遇到山丘就停止。比喻遇到困难、挫折就停止不前,不求上进。《荀子。宥坐》:「孔子曰:『如垤而进,吾与之;如丘而止,吾已矣。』」
《国语辞典》:海底山  拼音:hǎi dǐ shān
海洋盆地中的突起山丘。高度约在一千公尺以上,其顶端平坦者称为「海桌山」;若突出海面,则形成岛屿。也称为「海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