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小劫  拼音:xiǎo jié
1.一长段的时间。词语源于古印度婆罗门,后为佛教沿用,但说法不同。谓世上人类的寿命历经一增(人寿自十岁开始,每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或一减(人寿从八万四千岁开始,每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所需的时间。约为人间八百三十九万九千年。又《法苑珠林》卷一:「依立世阿毗昙论云:『佛说一小劫者名为一劫。』」《醒世恒言》卷二一:「一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
2.小灾难。清。钱谦益 欲别东楼去诗:「小劫看今雨,中年别故人。」
《國語辭典》:大劫  拼音:dà jié
1.大灾难。唐。皮日休〈开元寺佛舍本〉诗:「乳糜味断中天觉,麦麨香消大劫知。」
2.佛学上称天地一成一毁为一劫,经八十小劫为一大劫。《法苑珠林》卷一:「世间成时二十别劫,住时二十别劫,坏时二十别劫,空时二十别劫,此中以住合成,以空合坏,故各四十别劫,总此成坏合有八十别劫为一大劫。」
《漢語大詞典》:九劫
(1).谓成佛所经历的漫长劫难。 南朝 梁 沈约 《释迦文佛像铭》:“能仁奚感,将唯妙法。驻景上天,降生右脇。始出四门,终超九劫。”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忘身论》:“昔王子投身,功踰九劫;刳肌贸鸟,骇震三千。”生经·堕珠著海中经:“我等世尊,从无数劫精进不懈,不拘生死五道之患……超越九劫,自致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
(2).指 释迦 成佛的现在世。相传 释迦 于住劫(分二十小劫)中的第九劫(即现在世)成佛。法苑珠林卷十三:“十一劫是未来,八劫是过去,今 释迦佛 当第九劫内成佛。”参见“ 中劫 ”。
《漢語大詞典》:中劫
佛家的宏观时间概念之一。相当于世界产生、发展、衰朽、灭亡(成、住、坏、空)中的一个阶段。即二十小劫或四分之一大劫。见大智度论法苑珠林卷三:“此中一减一增,十八增减,合二十中劫。”
《漢語大詞典》:劫会(劫會)
俗以五百年当一小劫,灾难并生,称“劫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乌山媪》:“非汝所知,汝不合来此。皆是劫会中人,五百年当一小劫……尔有善心,脱此劫会,吾为尔喜。”
《漢語大詞典》:一佛出世
(1).佛教认为世界每经历一小劫,有一佛出世。隋书·经籍志四:“每一小劫,则一佛出世。” 宋 陆游 《南唐书·浮屠传》:“ 开宝 初有北僧号小长老,自言募化而至…… 后主 大悦,谓之一佛出世。”
(2).引申为难得之意。海录碎事·臣职引 宋 孔平仲 谈苑:“ 文宗 尝谓近臣曰:‘词臣之选,古今尤重,朕闻朝廷除一舍人,六亲相贺,谚以为一佛出世,岂容易哉!’”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帝﹞尝谓左右曰:‘朕早闻人言,朝廷命一知制誥,六姻相贺,以谓一佛出世,岂容易哉!’”
(3).犹一佛出世,二佛生天。《水浒传》第九回:“﹝差拨﹞把 林冲 駡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
一小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增或一减之间曰一小劫,是新译家之说。合一增一减曰一小劫,是旧译家之说。法华经化城喻品曰:「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参见:劫)
【佛学常见辞汇】
人寿由最初的八万四千岁起,每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止,再由十岁起每过一百年增一岁,增至原来的八万四千岁止,这样一减一增,为一小劫。以数学方式来计算,一小劫等于(84000-10)×100×2即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八千年。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劫簸Kalpa之略。译言分别时节。通常年月日时不能算之远大时节也。故又译大时。智度论三十八曰:「劫簸,秦言分别时节。」又曰:「时中最小者六十念中之一念,大时名劫。」释迦氏谱曰:「劫波,此土译之名长时也。」慧苑音义上曰:「劫,梵言,具正云羯腊波,此翻为长时。」劫有二种:一名器世间,就世界成坏而立之数量也。如成劫坏劫增劫减劫等名。祖庭事苑曰:「日月岁数谓之时,成住坏空谓之劫。」二名岁数劫,算昼夜日月之数量者。法华论曰:「示现五种劫:一者夜,二者昼,三者月,四者时,五者年。」智度论三十八曰:「有人言:时节岁数名为小劫,如法华经中,舍利弗作佛时,正法住二十小劫,像法住二十小劫。」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劫簸的简称,译为时分或大时,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问。
【佛学次第统编】
就世之相续迁变言之,即所谓劫。劫者梵语劫簸之略,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时计算之极长时节也。又译称大时,劫有小中大三者,下分述之:
十小劫
【佛学大辞典】
(杂语)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其佛(大通智胜佛)本坐道场,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跏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现前。」(参见:十劫)
十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弥陀佛往昔为法藏比丘时,立四十八愿,以期成佛,自成就而为阿弥陀佛,至今已经十劫。无量寿经上曰:「阿难又问:其佛成道已来。为经几时?佛言:成佛已来凡历十劫。」然言十劫者,不过举其为众生济度而成就四十八愿之时而止,其实为久远之古佛。故弥陀为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说十六王子之第九王子,释迦其第十六王子也。于寿量品释迦自显其本地,说为久远实成之古佛,以是可知弥陀佛之本地,亦为久远之古佛,但因欲度众生自本地示现为法藏比丘,建四十八愿,以五劫之思惟与兆载永劫之修行,于十劫之昔,现正觉也。又依真宗之教意,则西方之阿弥陀,于胎藏界主證菩提之德,于金刚界主大智慧门,妙观察智之所成也,然则大日如来成道之年劫不可说不可思议,弥陀之成道亦不可说不可思议也。又言大通智胜佛坐于道场十劫,不现佛道,是非不现佛道,以众生之机缘未熟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
小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俱舍论则人寿自八万岁,每百年减一年而至十岁,又人寿自十岁,每百年增一年而至八万岁,此增劫及减劫,一一名为小劫,依智度论则合此一增一减而为小劫。法华经曰:六十小劫,身心不动。按释氏以劫纪时,从十岁增至八万,减至十岁,经二十返为一小劫。又见法苑珠林。道家以三千六百周为小劫,见云笈七签。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一小劫)
【佛学次第统编】
小劫者,一增一减,为一小劫。
一、增劫 人寿自十岁起,每过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为增劫之极。
二、减劫 人寿自八万四千起,每过百年减一岁,至十岁为减劫之极。
一增一减,共计一千六百八十万年,名一小劫。
一小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增或一减之间曰一小劫,是新译家之说。合一增一减曰一小劫,是旧译家之说。法华经化城喻品曰:「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参见:劫)
【佛学常见辞汇】
人寿由最初的八万四千岁起,每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止,再由十岁起每过一百年增一岁,增至原来的八万四千岁止,这样一减一增,为一小劫。以数学方式来计算,一小劫等于(84000-10)×100×2即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八千年。
五十小劫
【佛学大辞典】
(杂语)五十小劫之长时,以佛之神力使如半日也。法华经涌出品曰:「是诸菩萨摩诃萨,从地涌出。以诸菩萨种种赞法,而赞于佛。如是之间,经五十小劫。是时释迦牟尼佛默然而坐,及诸四众亦皆默然。五十小劫,佛神力故,令诸大众谓如半日。」
大中小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二种之大中小:一、一增(人寿自十岁,百年增一,而至八万四千岁者)又一减(人寿自八万四千岁,百年减一,而至人寿十岁者)为小劫,合一增一减而为中劫,成住坏空之四期,各经此一增一减之中劫二十也。而经此成等四期之间,即八十中劫为大劫。是俱舍论之意。二、合一增一减而为小劫,二十增减即二十小劫为中劫,成等四期各经一中劫也。八十增减即四中劫为大劫。是智度论之意。已上二说大劫之量同一。
第九小劫
【佛学次第统编】
贤劫中住劫二十小劫,现在之世,时当第九小劫。有四佛出世,即:
一、当减劫六万岁时,拘留孙佛出世。
二、减劫四万岁时,拘那含牟尼佛出世。
三、减劫至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
四、减劫至一百岁时,释迦牟尼佛出世。
三小劫
【佛学次第统编】
三小劫者,就现在之第九小劫,而言过去未来之二小劫也。
一、过去第八小劫 无佛出世。
二、现在第九小劫 四佛出世。
三、未来第十小劫 减劫八万岁时,弥勒佛出世。
三小劫(一大劫)
┌成劫第一中劫      ┌增劫
│      ┌第一小劫 ┤
大劫┤住劫第二中劫┤  至  └减劫
│      └第二十小劫
│坏劫第三中劫
└空劫第四中劫
(现次之大劫小劫)
┌过去庄严劫     ┌第一小劫
│       ┌过去┤ 至
│    ┌成 │  └第八小劫
│    │住─┤现在 九小劫
三大劫┤现在贤劫┤  │  ┌第十小劫
│    │坏 └末来┤ 至
│    └空    └第二十小劫
└未来星宿劫
(一世界内界分)
(上)
┌──────┐
┌ │他 化 天 │
│ │化 乐 天 │
空  居┤ │      │
│ │兜 率 天 │
└ │夜 摩 天 │
┌ │忉 利 天 │
┌释天帝界┤ ├───┬──┤
│    └ │四天王│神仙│
│      ├───┼──┤
地居 ┤金轮王界─ │ 人 │畜生│
│      ├───┴──┘
│    ┌ │饿   鬼 │
└琰魔王界┤ │      │
└ │地   狱 │
└──────┘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