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驼鼍将(駝鼉將)
称背驮小儿者。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戏玩》:“太平广记: 令狐楚 説酒令云:水里取一鼉,岸上取一驼,驼将者,驼来驮者鼉,是谓驼驮鼉。通俗编今小儿有《驼驮鼉》之謡。今人以小儿驮背上者谓之驼鼉将是也,语盖本此。”
分類:小儿
《漢語大詞典》:无辜病(無辜病)
病名。即小儿抽风症,旧时因病因不明,以为系无辜鸟血滴衣上所致。又名无辜疳。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二·伏翼:“﹝天鼠屎﹞熬擣为末,拌饭与一岁至两岁小儿食之,治无辜病甚验。”参见“ 无辜鸟 ”。
《漢語大詞典》:无辜鸟(無辜鳥)
传说中姑获鸟的别名。俗亦呼为鬼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姑获鸟:“无辜鸟同……昔人言,此鸟产妇所化,阴慝为妖,故有诸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姑获鸟﹝集解﹞引 陈藏器 曰:“姑获能收人魂魄。《玄中记》云……是产妇死后化作,故胸前有两乳,喜取人子,养为己子。凡有小儿家,不可夜露衣服,此鸟夜飞,以血点之为誌,儿輒病惊癎及疳疾,谓之无辜疳也。 荆州 多有之,亦谓之鬼鸟。”
分類:姑获
《漢語大詞典》:乌爹泥(烏爹泥)
药物名。以茶为原料制成。可敷治小儿诸疮。始制自 东南亚 国家,我国仿造后改名为“孩儿茶”。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番人呼为乌爹泥,又呼为乌叠泥。俗因治小儿诸疮,故名‘孩儿茶’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土·乌爹泥:“乌爹泥出南番 爪哇 、 暹罗 、 老挝 诸国,今 云南 等地造之。云是细茶末入竹筒中,坚塞两头,埋污泥沟中,日久取出,捣汁熬制而成。”
《漢語大詞典》:锁肚(鎖肚)
中医指小儿初生后二、三日内大便不通。《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初生门上》:“不大便:大便不通名锁肚,皆缘热毒受胎中。” 吴谦 注:“小儿初生……若至二、三日不大便者,名曰锁肚,乃胎中受辛热之毒,气滞不通也。”
《漢語大詞典》:套裙
穿在另一条裙子外面的裙子;亦指褶起来显示衬裙、里裙的罩裙
从前妇女和小儿外面穿的裙子,通常成为裙衫的一部分
《國語辭典》:繄袼  拼音:yī luò
小孩所穿的内衣。汉。扬雄《方言》卷四:「繄袼谓之枢。」
分類:小儿
《國語辭典》:夜尿症  拼音:yè niào zhèng
一种发生于夜间不自主的排尿现象,常发生于幼童身上。也称为「遗尿」。
《漢語大詞典》:痫病(癇病)
亦作“癎病”。 指小儿痉挛之症。后汉书·王符传:“婴儿常病伤於饱也,贵臣常祸伤於宠也,哺乳多则生癎病,富贵盛而致骄疾。”南史·徐羡之传:“ 义熙 十四年,军人 朱兴 妻 周 生子 道扶 ,年三岁,先得癎病。”
分類:小儿痉挛
《漢語大詞典》:虾蟆瘟(蝦蟆瘟)
瘟疫名。一种即痄腮。多发于小儿,有传染性。以一侧或两侧腮部肿胀、疼痛为特征。常伴有恶寒、发热。 清 袁枚 新齐谐·徐氏疫亡:“主僕出门未廿日, 杭州 虾蟆瘟大作, 徐 一家上下十二口,死者十人,惟第三子与 阿寿 以外出,故免。”
《國語辭典》:小媳妇(小媳婦)  拼音:xiǎo xí fù
1.童养媳。如:「他有一个小媳妇,只等长大就能正式成亲。」
2.少妇,亦作为自称之词。如:「我是听隔壁那个小媳妇说的。」《金瓶梅》第六九回:「不打紧,太太宽心。小媳妇有个门路儿,管就打散了这干人,三爹收心,也再不进院去了。」
3.小老婆。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一折:「我那几个舅子,狼虎般相似,去那城中告下来呵,韩弘道为小媳妇逼死大浑家,连我的性命也送了。」
《国语辞典》:沙克疫苗  拼音:shā kè yì miáo
一种用来预防小儿麻痹症的注射疫苗。由死的小儿麻痹病毒制成,分数次注射入人体,藉以产生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保护,不致受到活病毒的感染。因细菌学家沙克(Jonas E. Salk)研制成功而命名。
《国语辞典》:沙宾疫苗(沙宾疫苗)  拼音:shā bīn yì miáo
一种用来预防小儿麻痹症的口服疫苗。以减毒的小儿麻痹活病毒制成。其效果较注射用的沙克疫苗为佳,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小儿麻痹疫苗。因美国医学家沙宾(Albert B. Sabin)研制成功而命名。
《国语辞典》:愤怒痉挛(愤怒痉挛)  拼音:fèn nù jìng luán
一种小儿常见病症。在大哭后会突然停止呼吸、脸色发紫、失去意识而引起全身痉挛,持续时间在一分钟以内。神经质和过分受到呵护的幼儿易患此症,随著年龄增长便会自然痊瘉。
《国语辞典》:烙铁印儿(烙铁印儿)  拼音:lào tie yìn ér
小儿头顶上所蓄一片前尖后宽的发式。
《国语辞典》:小儿麻痹疫苗(小儿麻痹疫苗)  拼音:xiǎo ér má bì yì miáo
为预防小儿麻痹感染的疫苗,有口服用的沙宾疫苗和注射用的沙克疫苗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