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宣告  拼音:xuān gào
宣布、公告。《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是故作坛以昭其功,宣告后人,无怠于德。」《三国演义》第一回:「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
《国语辞典》:破产宣告(破产宣告)  拼音:pò chǎn xuān gào
正式的破产声明。如:「甲方若受破产宣告,或宣告债务清理时,借款即视为到期。乙方得声请拍卖或接受该抵押物品。」
《国语辞典》:死亡宣告  拼音:sǐ wáng xuān gào
法律上指自然人失踪后,虽生死不明,但经过一段法定期间,法院得因利害关系人的声请,做为死亡的宣告,使之与自然死亡产生同等效果。
《国语辞典》:宣告死亡  拼音:xuān gào sǐ wáng
经由法律程序的认定,由法院判决一个人死亡。我国民法第八条规定,一个人失踪满十年后,法院得因利害关系人之声请,宣告其死亡。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在失踪满五年后,即可为死亡之宣告。如为遭遇特别灾难而失踪者,满三年后即可声请宣告死亡。受死亡宣告者,其法律地位视同死人。
《國語辭典》:布告  拼音:bù gào
1.通告大众。如:「布告县民周知。」《三国演义》第二回:「遣使者布告天下,有功者重加赏赐。」也作「布告」。
2.张贴出来以通告大众的一种文书。如:「门口贴了一张吉屋出租的布告。」也作「布告」。
《國語辭典》:宣言  拼音:xuān yán
1.逢人公开声明。《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2.发表意见。《国语。周语上》:「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3.政府、政党或其他团体把对某事件的主张,用文书对外的宣示。如:「独立宣言」。
《國語辭典》:报告(報告)  拼音:bào gào
1.陈述,一般多为下对上。如:「这事我须回营报告。」
2.宣告。《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虽文王却虞芮何以加,宜报告天下。」
3.报告的言语内容或文书。如:「口头报告」、「读书报告」、「调查报告」。
4.应用文的一种。用于下级属员向上级陈述意见时用之。
《漢語大詞典》:唱云
宣称;宣告。南齐书·明帝纪:“﹝ 明帝 ﹞性猜忌多虑,故亟行诛戮。潜信道术,用计数,出行幸,先占利害,南出则唱云西行,东游则唱云北幸。”南史·宋桂阳王休范传:“虽唱云已平,而无以为据,众愈疑惑。”
分類:宣称宣告
《國語辭典》:敷告  拼音:fū gào
布告。《晋书。卷一○三。刘曜载记》:「可敷告天下,使知区区之朝思闻过也。」
分類:布告宣告
《國語辭典》:告终(告終)  拼音:gào zhōng
宣告结束。宋。何薳《春渚纪闻。卷二。中霤神》:「主人禄命告终,阴符已下。」
《漢語大詞典》:吐白
(1).呈露白色。 唐 常衮 《晚秋集贤院即事》诗:“翻黄桐叶老,吐白桂花初。” 明 黄汝良 《玉壶冰赋》:“夜光含辉,截脂吐白。”
(2).陈说,宣告。 明 洪璐 《白知春传》:“每岁天子将颁历,輒先以消息吐白人间。世以其知春候,故名之。”
《國語辭典》:公告  拼音:gōng gào
一种现行的公文。对公众有所宣布时所用。
《漢語大詞典》:告匮(告匱)
(1).宣告匮乏。明史·王杲传:“时国储告匱,诸边请增餉无虚月,四方多水旱,给事中 李文进 请议广储蓄。”
(2).诉说用度缺乏。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普免天下租税漕粮:“御膳房日用五十金,上屡加核减,至末年岁用仅二万餘金,近侍虽告匱,不顾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松相公好理学:“倾盖之士与之告匱者,即解囊与之,毫无吝色。”
《漢語大詞典》:告乏
(1).缺乏;宣告缺乏。艺文类聚卷三五引 三国 魏 应璩 《与尚书诸郎书》:“中馈告乏,役者莫兴。” 郭沫若 《对于文化人的希望》:“汽车行每隔三五日也要轮流地被强迫停歇业一日,这所表示的是什么?便是汽油的告乏啊!”
(2).谓显现困顿。 清 李渔 《奈何天·攒羊》:“若待雪消路现之后,又是他精还力復之时,彼势方张,我军告乏,天下事无可为矣。”
《國語辭典》:告退  拼音:gào tuì
1.自请退休。《文明小史》第六○回:「又过了差不多一年了,军机处几个老朽告退的告退了。」
2.辞别或暂时离开一下。如:「对不起,我另外还有事,先告退了。」《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孟沂见说是孀居,不敢久留,两杯茶罢,起身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