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三门干部(三門幹部)  拼音:sān mén gàn bù
大陆地区指从家里到学校,又从学校直接分配到服务机关而从未做过基层的干部。
《漢語大詞典》:科学实验(科學實驗)
为检验科学理论或假设而从事的专门实践活动。 毛泽东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國語辭典》:困知勉行  拼音:kùn zhī miǎn xíng
语本《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指艰苦学习中获取知识,忍耐勉力下加以实践。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答顾东桥书》:「夭寿不贰,脩身以俟者,困知勉行,学者之事也。岂可专以尽心知性为知,存心养性为行乎!」
《漢語大詞典》:孔子学说
孔子的和他的弟子的学说,其特点是强调对孝、仁、义、礼、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实践和修养,该学说在历史上已成为中国大部分伦理、教育、政治以及宗教的基础——亦称“儒家学说”(儒教)
《國語辭典》:扣槃扪烛(扣槃捫燭)  拼音:kòu pán mén zhú
盲人不知日的形状,人告以日形如铜槃,他敲铜槃而有声;后闻钟声,即以为日。又有人告以日光如烛,他摸烛而知形状;后摸籥,也以为日。典出宋。苏轼〈日喻〉。后用来比喻认识不确切而产生误会。宋。王开祖〈儒志编。序〉:「言皆治国修身之要,见匪扣槃扪烛之为,如斯人者,岂易得哉!」
《國語辭典》:精神文明  拼音:jīng shén wén míng
人类在意识、精神方面具有的特性。如:「古埃及帝国拥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
《漢語大詞典》:炼习(煉習,鍊習)
练习,反复学习并实践体验。 明 高攀龙 《与孙淇澳宗伯书》:“现前於穆之真絶无声臭,安得有富贵、贫贱、夷狄、患难?是刀锯鼎鑊之所不能及,安得有死生?但在日用炼习,纯是此件,即真无死生耳。” 明 无名氏 《齐天大圣》第一折:“炼习心性,行忠正。”
鍊習:练习,反复学习并实践体验。 宋 司马光《乞以十科举士札子》:“臣不胜狂愚,欲乞朝廷设十科举士……十曰鍊习法令,能断请讞科。”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九:“若器宇深沉,终身不见喜怒之色,尤宰相所当鍊习也。”
《漢語大詞典》:鍊习(鍊習)
练习,反复学习并实践体验。 宋 司马光 《乞以十科举士札子》:“臣不胜狂愚,欲乞朝廷设十科举士……十曰鍊习法令,能断请讞科。”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九:“若器宇深沉,终身不见喜怒之色,尤宰相所当鍊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