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言而有信  拼音:yán ér yǒu xìn
说话诚实有信用。《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明。崔时佩、李景云《南西厢记》第三五出:「老夫人将小姐甘心许,言而有信,因此上不敢慢于人。」
分類:守信信用
《國語辭典》:言必信,行必果  拼音: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讲话有信用,做事坚决果断。《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國語辭典》:信誉(信譽)  拼音:xìn yù
1.信用和名誉。如:「她做生意讲求信誉,所以有很多人乐意和她交易往来。」
2.诚实守信的声誉。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
《国语辞典》:贪而无信(贪而无信)  拼音:tān ér wú xìn
贪婪而又不守信用。汉。应劭〈鲜卑胡市议〉:「以为鲜卑隔在漠北,犬羊为群,无君长帅庐落之居,又其天性,贪而无信。」
《国语辞典》: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拼音:hǎo jiè hǎo huán,zài jiè bù nán
(谚语)向人借东西或借钱,能守信用按期归还,以后再借就容易了。《西游记》第一六回:「『我正愁你不还我的宝贝,无处寻讨,且喜就送来也。』行者道:『老孙可是那当面骗物之人?这叫做「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国语辞典》:刑马作誓(刑马作誓)  拼音:xíng mǎ zuò shì
宰马盟誓。古代结盟,杀马见血,以表示守信不悔。《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诸子孙。」
《国语辞典》:尾生之信  拼音:wěi shēng zhī xìn
比喻坚守信约,至死不渝或固执而不知变通的守信。参见「尾生抱柱」条。《淮南子。说林》:「尾生之信,不如随牛之诞。」
《国语辞典》:杖莫如信  拼音:zhàng mò rú xìn
杖,倚凭。杖莫如信指可依凭的莫过于守信。《左传。襄公八年》:「舍之闻之:『杖莫如信』。完守以老楚,杖信以待晋,不亦可乎。」
《漢語大詞典》:自食其言
自己说出的话不算数。形容不守信用。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迭韵诗:“时海氛甚恶, 扬 人纷纷欲逃避。余初与君相约静镇不动,既乃各自食其言。”蒲剧《归宗图》第二场:“况我又在长亭留下誓言,劝不反 薛猛 ,不回 长安 。我岂能自食其言再去回京。”
《国语辞典》:背信忘义(背信忘义)  拼音:bèi xìn wàng yì
不守信用,忽视道义。如:「背信忘义的人不值得作为朋友。」
《國語辭典》:不忘沟壑(不忘溝壑)  拼音:bù wàng gōu huò
有志之士,虽死于荒野山谷,而无遗恨。比喻时刻不忘为正义而献出生命。语本《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國語辭典》:背信弃义(背信棄義)  拼音:bèi xìn qì yì
不守信用、背弃道义。如:「这种事可做不得,做了岂不成了背信弃义的人!」
《漢語大詞典》:饱醋生(飽醋生)
指 尾生 。亦用作守信男子的代称。“饱醋”为“抱柱”之音讹。 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一折:“见二人衣冠齐整,鞍马非常,能偿箇守 蓝桥 饱醋生,料强如误 桃源 聪俊俏 刘郎 。”参见“ 尾生 ”、“ 抱柱 ”。
《漢語大詞典》:弃义倍信(棄義倍信)
背离信义。谓不讲道义,不守信用。倍,通“ 背 ”。荀子·强国:“古者 禹 汤 本义务信而天下治, 桀 紂 弃义倍信而天下乱。”
《國語辭典》:千金一诺(千金一諾)  拼音:qiān jīn yī nuò
形容极重视信守诺言。参见「一诺千金」条。《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假使不依她这句话罢,慢讲她那性儿不肯干休,又何以全她那片孺慕孝心,圆我那句千金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