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宙 → 鈾宙”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宣夜
(1).我国古代三种宇宙学说之一。主张天无一定形状,也非物质造成,其高远无止境,日月星辰飘浮空中,动和静都依靠“气”。见晋书·天文志书·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齐七政” 唐 孔颖达 疏:“ 蔡邕 《天文志》曰: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宣夜絶无师説…… 虞喜 云:宣,明也;夜,幽也。幽明之数,其术兼之,故曰宣夜。” 唐 杨炯 《浑天赋》:“客有为宣夜之学,喟然而言曰:旁望万里之横山,而皆青翠;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皆黝黑。”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测天三家以外诸说:“测天者,宣夜、浑天、昕天三家,人皆知之。”
(2).借称测天之学。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己:“ 杨盈川 , 显庆 五年待制宏文馆,时年方十一, 上元 三年制举,始补校书郎,尤最深於宣夜之学。”
(3).指司天之官夜间宣报时辰星象等。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挈壶宣夜,辩气朔於灵臺;书笏珥彤,纪言事於仙室。”挈壶氏,指司天之官。
《漢語大詞典》:灵虚(靈虚)
犹太虚。宇宙。云笈七籤卷一○六:“於是静心一思,逸凭灵虚;登巖崎嶇,引领仰玄。”
《国语辞典》:白洞  拼音:bái dòng
物理学上指宇宙间一切物质逐渐被黑洞吞噬,相对的自白洞吐出,如此循环不已。为美国天文学家加莫(Gamow)提出,是与黑洞相对存在的一种假设,其内容根据爱因斯坦物质不灭定理而来。
《漢語大詞典》:敛一(斂一)
谓敛聚宇宙的元气。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遂乃凝虚敛一,守仙闭方;智寂术尽,魄兀心亡。”
分類:宇宙元气
《國語辭典》:哲理  拼音:zhé lǐ
有关宇宙人生的大道理。
《漢語大詞典》:泰素
古代指构成宇宙的原始物质。引申为太空。文选·曹植〈王仲宣诔〉:“儻独有灵,游魂泰素。” 吕向 注:“泰素,天也。”文选·嵇康〈琴赋〉:“含显媚以送终,飘餘响乎泰素。” 李善 注引列子:“太素者,质之始也。”
《国语辞典》:红移(红移)  拼音:hóng yí
由于光源远离观测者、重力场或宇宙膨胀的影响,使得观测到的光谱波长变长,此种现象称为「红移」。
《漢語大詞典》:萌阳(萌陽)
新生的阳气。我国古代谓宇宙间有阴阳二气,阴主衰落,而阳主新生。《后汉书·章帝纪》:“方春生养,万物莩甲,宜助萌阳,以育时物。” 晋 郭璞 《蚍蜉赋》:“感萌阳以潜出兮,知将雨而封穴。”
《漢語大詞典》:仪极(儀極)
宇宙的极则;自然的规律。语本易·繫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陛下功冠邃古,化侔仪极,恭承神祇,严奉宗稷。”
《漢語大詞典》:亿品(億品)
犹万物。谓宇宙间所有的品物。 南朝 齐 孔稚圭 《答萧司徒书》:“万门朗奥,亿品宣玄。”
《漢語大詞典》:浩虚
谓天地宇宙。 清 魏源 《村居杂兴》诗之二:“孤卧仰浩虚,万象一何凛。”
分類:天地宇宙
《漢語大詞典》:澒濛
旧谓宇宙形成前的混沌之气或混沌之状。《淮南子·精神训》:“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閔,澒濛鸿洞,莫知其门。” 高诱 注:“皆未成形之气也。”楚辞·刘向〈九叹·远游〉:“贯鸿濛以东朅兮,维六龙於扶桑。” 王逸 注:“澒濛,气也。” 明 张居正 《万寿无疆颂》:“今夫天茫旻漠溟,澒濛鸿洞,运於於穆之中,超乎非想之外。”
分類:宇宙混沌
《漢語大詞典》:泰真
古代指构成宇宙的元气。文选·傅毅〈舞赋〉:“启泰真之否隔兮,超遗物而度俗。” 李善 注:“太真,太极真气也。”泰,一本作“ 太 ”。
《漢語大詞典》:本轮(本輪)
古 希腊 天文学家 托勒玫 的宇宙体系学说认为,地球是不动的中心,太阳和行星环绕地球运行。为了说明行星视运动现象,认为每个行星在一个小圆上作等速运动,这个小圆叫做“本轮”。同时又假设本轮的中心在一个大圆上绕地球作等速运动,这个大圆叫做“均轮”。 清 人所编的《历象考成》里均轮也译作“本天”。
《漢語大詞典》:五行家
古代以五行说解释人事和宇宙现象的一种学派。后亦以称星相卜筮之士。史记·日者列传褚少孙论:“ 孝武帝 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辨讼不决。”亦省作“ 五家 ”。后汉书·桓郁传:“帝自制《五家要説章句》,令 郁 校定於 宣明殿 。” 李贤 注:“ 华嶠 曰‘帝自制《五行章句》’,此言‘五家’,即谓五行之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