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1,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四勿
兕虎
春秋笔
冉有
南容
郯子
堂封
绝编
原宪贫
伐树
公祖
孔堂
颜乐
伯牛
公冶
《國語辭典》:四勿  拼音:sì wù
孔子教颜回的四诫。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见《论语。颜渊》。宋。朱熹〈斋居感兴〉诗二○首之一:「颜生躬四勿,曾子日三省。」
《漢語大詞典》:兕虎
(1).兕与虎。泛指猛兽。老子:“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汉 张衡 《西京赋》:“威慑兕虎,莫之敢当。”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赴白刃而忘生,格兕虎於林谷者,勇人也。”
(2). 孔子 在 陈 绝粮,弟子有怨意,因召 子路 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见史记·孔子世家。后用为道衰不遇之典实。 宋 苏轼 《见子由与孔常父唱和诗辄次其韵》:“吾道其非耶?野处岂兕虎!” 清 顾炎武 《与人札》:“老仁兄闭户著书,穷探今古,以视弟之久客边塞,歌兕虎而畏风波者,夐若霄凡之隔矣。”
《漢語大詞典》:春秋笔(春秋筆)
相传 孔子 据史实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字寓褒贬,不佞不谀,使乱臣贼子惧。后遂以“春秋笔”指据事直书的史笔。 宋 刘辰翁 《读社拾遗百忧集行有感》诗:“毁誉都忘月旦评,姓名不上春秋笔。”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史馆赋诗》:“老夫参秉春秋笔,不作諛词取世讥。” 郁达夫 《青岛杂事诗》之十:“诸君珍重春秋笔,好记遗民井底心。”
《国语辞典》:冉有  拼音:rǎn yǒu
孔子的弟子冉求。参见「冉求」条。
分类:孔子弟子
《漢語大詞典》:南容
(1).即 南宫括 。 孔子 的学生。论语·先进:“ 南容 三復白圭, 孔子 以其兄之子妻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南宫括 字 子容 。” 宋 苏轼 《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之二:“《五噫》已出 东洛 ,三復愿比 南容 。”
(2).古之美妇。亦借指所爱的女子。
《国语辞典》:郯子  拼音:tán zǐ
春秋时郯国的国君,孔子曾追随他学习。唐。韩愈〈师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漢語大詞典》:堂封
(1).宰相的封邑。新唐书·源乾曜传:“时议者言:‘国执政所以同休戚,不崇异无以责功。’帝乃詔中书门下共食实户三百,堂封自此始。” 宋 王溥 五代会要·中书门下:“ 梁 开平 五年二月敕:‘食人之食者忧人之事,况丞相尊位,参决大政,而堂封未给,且无餐钱,朕甚愧之。’”
(2).坟墓。语出礼记·檀弓上:“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郑玄 注:“封,筑土为垄。堂,形四方而高。”此 子夏 述 孔子 论墓葬之言。故后以“堂封”指称坟墓。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诗:“三亩空留悬磬室, 九原 犹寄若堂封。” 明 章懋 《陕西副使静虚潘公墓志铭》:“查山鬱鬱,堂封纍纍。公归於此,百世是思。” 明 李东阳 《息庵》诗:“扫开苍翠凿孱颜,自作堂封更堵环。颇似 王樵 为茧室,不劳 齐景 泣 牛山 。”参见“ 堂斧 ”。
《漢語大詞典》:堂斧
指坟墓。堂,指四方形而高者;斧,指下宽上狭长形者。语出礼记·檀弓上:“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斧者矣。从若斧者焉。’” 郑玄 注:“堂,形四方而高……斧,形旁杀,刃上而长…… 孔子 以为刃上难登,狭又易为功。”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之十:“ 春浮 ( 萧伯玉 家园,今为葬地)精舍营堂斧,东壁高楼束 楚 薪。”参见“ 堂封 ”。
《漢語大詞典》:绝编(絶編)
1.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读,韦编三絶。”后因以“絶编”为 孔子 读《易》的典故。《陈书·周弘正传》:“ 东鲁 絶编之思, 西伯 幽忧之作,事逾三古,人更七圣。”
2.犹绝学。晋书·皇甫谧传:“求絶编於天籙,亮我躬之辛苦。”参见“ 絶学 ”。
3.犹残编。 宋 张淏 《云谷杂记·书侍郎徐公帖后》:“絶编坏简徒自苦,炊沙鏤冰初何功。”
分類:孔子
《國語辭典》:绝学(絕學)  拼音:jué xué
1.失传的学术。《汉书。卷七三。韦贤传。司徒掾班彪曰》:「汉承亡秦绝学之后,祖宗之制因时施宜。」《文明小史》第六○回:「大家涉猎新书还来不及,……我看讲究这门的渐渐要变作绝学快了。」
2.废绝学问。《老子》第二○章:「绝学无忧。」《庄子。山木》:「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
3.造诣独到的学术。
《國語辭典》:原宪贫(原憲貧)  拼音:yuán xiàn pín
原宪,孔子弟子。虽家贫,却能不随流俗,汲汲于名利。见《庄子。让王》。后用以比喻安于贫贱,生活清苦。唐。王维〈山中示弟〉诗:「莫学嵇康懒,且安原宪贫。」唐。杜甫〈奉赠萧二十使君〉诗:「不达长卿病,从来原宪贫。」
《漢語大詞典》:伐树(伐樹)
指 春秋 时 宋 司马 桓魋 拔树欲害 孔子 之事。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去 曹 适 宋 ,与弟子习礼大树下。 宋 司马 桓魋 欲杀 孔子 ,拔其树。 孔子 去。”案“拔树”后皆作“伐树”。列子·杨朱:“ 孔子 明帝王之道,应时君之聘,伐树於 宋 ,削迹於 卫 。” 唐 高适 《宋中》诗之六:“忆昔 鲁仲尼 ,栖栖此经过,众人不可向,伐树将如何!” 宋 王禹偁 《甘棠即事简孙何》诗:“坐棠风雅美贤臣,伐树悽悽亦圣人。”
《國語辭典》:公祖  拼音:gōng zǔ
1.旧日士绅对巡抚、按察司、道台、知府等本地长官的称谓。《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若非老公祖神明烛照,小女之冤,几无所伸矣。」
2.复姓。如史记仲尼弟子传有公祖句兹。
《漢語大詞典》:孔堂
孔子 所居的堂隩。语出《论语·先进》:“子曰:‘ 由 之瑟奚为於 丘 之门?’门人不敬 子路 。子曰:‘ 由 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后以“孔堂”喻谓学识已有相当造就的境界。 晋 陆云 《与陆典书书》:“ 言偃 昭烈於 孔 堂, 员武 迈功於诸侯。”晋书·石崇传:“ 崇 尝入太学,见 颜回 、 原宪 之象,顾而叹曰:‘若与之同升 孔 堂,去人何必有间。’” 南朝 梁 萧统 《与晋安王纲书》:“立身行道,终始如一,儻值 夫子 ,必升 孔 堂。”
《漢語大詞典》:颜乐(顔樂)
孔子 学生 颜回 簟食瓢饮而不改其乐。后因以“颜乐”谓安贫乐道。 宋 苏轼 《颜乐亭诗叙》:“ 颜子 之故居所陋巷者,有井存焉,而不在 颜氏 久矣。 胶西 太守 孔 君 宗翰 ,始得其地,浚治其井,作亭於其上,命之曰‘颜乐’。” 宋 张九成 《秋兴》诗:“田园爱 潜 归,簞瓢识 颜 乐。”参见“ 颜巷 ”。
《漢語大詞典》:颜巷(顔巷)
《论语·雍也》:“子曰:‘贤哉, 回 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 也。’”本指 颜回 所居的陋巷,后用以指简陋的居处。 唐 许浑 《李秀才近自涂口迁居新安适枉缄书见宽悲戚因以此答》诗:“ 颜 巷雪深人已去, 庾 楼花盛客初归。” 明 朱权 《卓文君》第一折:“静守芸窗,僻居 颜 巷。”
《漢語大詞典》:伯牛
(1). 孔子 弟子 冉耕 的字。《论语·雍也》:“ 伯牛 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朱熹 集注:“ 伯牛 , 孔子 弟子,姓 冉 ,名 耕 。‘有疾’,先儒以为癩也……‘自牖执其手’,盖与之永诀也。”后诗文中以“伯牛之疾”指不治的恶疾。
(2).古地名。左传·成公三年:“三年春,诸侯伐 郑 ,次于 伯牛 ,讨 邲 之役也。” 杜预 注:“ 伯牛 , 郑 地。”
《國語辭典》:公冶  拼音:gōng yě
复姓。如孔子弟子有公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