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广汉什邡人,字君纬。通解鸟语,善说灾异。初为太仓令,后迁谏大夫。曾上言议封周公、孔子后裔,诏从之。并推荐龚胜等四人。哀帝即位,封外戚六人为列侯,宣以爵土过制谏。
全汉文·卷五十六
宣,建平中为谏大夫。
孔休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南阳宛人,字子泉。哀帝时守新都令。王莽掌权,辞官归家。及莽篡位,请为国师。呕血,托病不仕。
孔子建 朝代:新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新莽末鲁国鲁人。少游长安,与崔篆友善。及篆仕王莽,劝子建仕,以道不同为对。遂归,终于家。

人物简介

全后汉文·卷三十一
丰,字子丰,太常孔臧之后。永平中,辟司空府,以高第拜侍御史。建初中,转黄门侍郎,典东观事。
孔乔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南阳宛人,字子松。习《古文尚书》、《春秋左氏传》。幽居修志,锐意典籍。安帝时公车征不行,卒于家。
孔子祛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6—546 【介绍】: 南朝梁会稽山阴人。少孤贫好学,通经术,尤明古文《尚书》。初为国子助教,讲授《尚书》,听者常数百。迁西省学士,助贺琛撰录《梁官》。累迁中书通事舍人。梁武帝撰《五经讲疏》及《孔子正言》,使子祛检阅群书以为义證。官至通直正员郎。著有《尚书义》、《集注尚书》等。
孔子云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会稽人。从沈峻学《五经》、《三礼》,传其业,官至《五经》博士、尚书祠部郎。
僧志念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5—608 【介绍】: 隋僧。冀州信都人,俗姓陈。初从道长法师学,后游历诸讲肆,备探经论玄妙,务尽其幽微。时《迦延》本经脱落四纸,由来已久,志念乃推测本经上下文补成之,一如原著。著有《迦延杂心论疏》及《广钞》各九卷行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俗缘陈氏。冀州信都人。其先颖川盖蕃之裔也。后因仕宦徙焉。念既出家。即志访道。昉受具。趋邺都道长法师学智论。历数载。卒与其座下所谓诞劄休继等。齐名。俄诣道宠法师。究十地论。时高昌国慧嵩法师。专解小乘。世号毗昙孔子。其弟子有道猷智洪晃觉散魏。尤英俊。念欲依之而不果。会刺史任城王彦。帝之介弟。方镇乡里。为张法席。召与僧琼法师对讲。前开智度。后发杂心。时州都正法继谓念。以为必名垂不朽。于是二十年中。频弘二论。逮周氏废教。遂同俗服。逃祸海隅。隋兴。诏访其所在。开皇四年。先使其法弟志湛。宣言于明彦法师。而彦公因与门人洪该等三百馀辈邀之。以阐心论。撰疏及钞各九卷。盖能正其谬误。且补其遗脱云。得其传者。如法懿怀正等。数百人。俄汉王谅镇晋阳。别筑城置塔。构开义寺迎居之。遣开府咨议参军王颇宣教旨命。即弘演于大兴国寺。仁寿二年。献后崩。念偕王入朝。复扬唱焉。听者千计。留百馀日。仍还住宝相寺开授。未几。文帝晏驾。汉王即世。念归乡里。绍承旧业。寔沙门空明之力为多。大业初。住慧日。屡诏不赴。四年卒。春秋七十四。
续高僧传·卷第十一 义解篇七
释志念。俗缘陈氏。冀州信都人。其先颖川寔蕃之后胤也。因官而居河朔焉。念冰清表志岳峙澄神。俊朗绝伦观方在虑。爰至受具问道邺都。有道长法师精通智论。为学者之宗。乃荷箱从听经于数载。便与当席擅名。所谓诞礼休继等。一期俊列连衡齐德。意谓解非满抱终于盖棺。乃游诸讲肆。备探冲奥务尽幽赜。又诣道宠法师。学十地论。听始知终闻同先览。于即道王河北。流闻西秦有高昌国慧嵩法师。统解小乘。世号毗昙孔子。学匡天下众侣尘随。沙门道猷智洪晃觉散魏等。并称席中杞梓慧苑琳琅。念顾眄从之。成名猷上。皆博通玄极堪为物依。乃旋踵本乡将弘法泽。时刺史任城王彦。帝之介弟。情附虚宗。既属念还为张法会。与僧琼法师。对扬道化。盛启本情双演二论。前开智度后发杂心。岠对勍锋无非丧胆。时州都沙门法继者。两河俊士燕魏高僧。居坐谓念曰。观弟幼年慧悟超迈若斯。必大教由兴。名垂不朽也。于即频弘二论一十馀年。学观霞开。谈林雾结。齐运移历周毁释经。遂乃逃迸海隅同尘素服。重寻小论亟动天机。疑虑廓销伫聆明运。值隋国创兴佛日还复。敕访之始即预出家。而包蕴迦延未遑敷述。至开皇四年。谓弟沙门志湛曰。吾穷冠小乘。自揣与罗汉齐镳也。但时未至故且敛翮耳。湛夙餐法味。欣其告及。以事达明彦法师。彦成实元绪素重念名。与门人洪该等三百馀人。躬事邀延阐开心论。遂骋垂天之翼。弘盖世之功。俯仰应机披图广论。名味之聚缘重之识。卷舒夐古之下。立废终穷之前。大义千有馀条并为轨导。至如迦延本经传谬来久。业揵度中脱落四纸。诸师讲解曾无异寻。念推测上下悬续其文。理会词联皆符前作。初未之悟也。后江左传本。取勘遗踪。校念所作片无增减。时为不测之人焉。撰迦延杂心论疏及广钞各九卷。盛行于世。受学者数百人。如汲郡洪该。赵郡法懿。漳滨怀正。襄国道深。魏郡慧休。河间圆粲。俊仪善住。汝南慧凝。高城道照。洛寿明儒。海岱圆常。上谷慧藏。并兰菊齐芳踵武传业。关河济洽二十馀年。隋汉王谅作镇晋阳。班条卫冀搜选名德预有弘宣。念与门学四百馀人。奉礼西并将承王供。谅乃于宫城之内更筑子城。安置灵塔别造精舍。名为内城寺。引念居之。开义寺是也。劳问殷至特加尤礼。又令上开府咨议参军王颇宣教云。寡人备是帝子民父。莅政此蕃。召请法师等远来降趾。道不虚运必藉人弘。正欲阐扬佛教使慧日清朗兆庶蒙赖法之力也。宜铨举业长者。可于大兴国寺宣扬正法。当即大众还推念焉。既预经纶即弘敷训。先举大论末演小乘。辩注若飞流。声畅如天鼓。三乘并骛四部填堙。其知名者。则慧达法景法楞十力圆经法达智起僧鸾僧藏静观宝超神素道杰等五百馀人。并九土扬名五乘驰德。精穷内外御化一方。销鄙吝于筵中。断封疑于理际。仁寿二年献后背世。有诏追王入辅。王乃集僧曰。今须法师一人神解高第者可共寡人入朝。拟抗论京华传风道俗。众皆相顾未之有对。王曰。如今所观念法师堪临此选。遂与同行。既达京师。禅林创讲。王自为檀越经营法祀。念登座震吼四答冰消。清论徐转群疑潜遣。由是门人慕义千计盈堂。遂使义窟经笥九衢同轨。百有馀日盛启未闻。王又与念同还并部。晋阳学众伫想来仪。王又出教令。于宝基寺开授。方面千里法座辍音。执卷承旨相趋阶位。会隋高晏驾。中外相疑。汉王列境举兵鲸鲵海陆。念乘衅还里。与沙门明空等讲宣二论。绍业沧溟望风总集。大业之始载荡妖氛。招引义学充诸慧日。屡诏往徵。频辞不赴。以大业四年卒于沧土。时年七十有四。渤海太守金紫光禄大夫历阳公宋元亮。及诸缁素。若丧厥亲。为之建塔。益州福成寺道基法师。慧解通徵祖习有所。乃为之行状。援引今古。文质存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字抱玉。新安柯氏子。丱岁隶灵隐西峰。事金和尚。受经业。大历初。登具戒。三学一致。无遗憾。性嗜泉石。遁居天眼。即天目也。高三千丈。周围三百里。与天柱庐阜类。上有二湖。谓之东西目。地深僻。多妖异。琳独无挠。元和丁亥。太守礼部员外郎城南杜陟。请出山。就永福寺。登坛度人。己丑春。刺史兵部郎中裴常棣。请登天竺寺坛度人。讲训生徒。向二十载。而高洁之操。终始不渝。大和六年。四月二十五日示寂。寿八十三。腊六十四。以其年五月十二日。葬之永安寺西山之阳。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慧琳。字抱玉。俗姓柯。新安人也。丱龄受业于灵隐西峰为金和尚弟子。所传法要断无重问。大历初受具足戒于灵山会。习学三教一领无遗。不乐声华止好泉石。一入天眼二十馀年。天眼即天目也。其山高三千丈周围三百里。与天柱庐阜等相俦匹。上有二湖。谓为左右目。登涉艰阻数日乃到巅。顶多蛟龙。池潭三所。最上池人不可近。气臭逆人不可久视。或说山神作白鹿形。每五月与震泽龙会必暴风雨焉。琳居此率多妖异。而心不挠。元和丁亥。太守礼部员外城南杜。陟请出永福寺登坛。至己丑岁春刺史兵部郎中裴常棣。召临天竺寺坛。度人毕归寺。讲训生徒向二十载。郡守左司郎中陆则。刑部侍郎杨凭。给事中卢元辅。中书舍人白居易。太府卿李幼公。刑部郎中崔鄯。刑部郎中路异。相继九邦伯皆以公退至院致礼。稽问佛法宗意染指性相。此诸名公。簪组上流辞学高度。或号毗昙孔子。或名胜力菩萨。非琳何以感动哉。太和六年四月二十五日示灭享寿八十有三。法腊六十四。以其年五月十二日葬于今永安寺西山之阳码碯坡之左。石塔岿然存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3—1126 【介绍】: 宋代州崞县人,字子发。以弓马绝伦为安边巡检。河东军征臧底河,敌据山为城,震率壮士拔剑先登,建功第一。后从折可存镇压方腊,出奇计俘获义军首领吕师囊。还知麟州建宁寨。钦宗靖康初夏人围建宁,拒守力战而殁。谥恭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温州路平阳人,字子充。顺帝至正二年乡贡,任宗文书院山长。官至江浙行省照磨。元亡不复仕。
孔旸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4—1382 【介绍】: 元明间温州平阳人,字子升,号洁庵。顺帝至正二年进士,授衢州路录事。九年转庆元县尹,十九年为平阳县同知。入明不复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