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嫡长(嫡長)
嫡长子。南史·孝义传下·张悌:“ 景 又曰:‘ 松 是嫡长,后母唯生 悌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五年:“ 燕王 弘冀 嫡长有军功,宜为嗣。” 胡三省 注:“ 弘冀 , 唐主 之嫡长子。”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超勇亲王:“公主所育为吾嫡长,其餘孽何足齿及!”
《國語辭典》:嫡长子(嫡長子)  拼音:dí zhǎng zǐ
正室所生的长子。如:「古时王位的继承,多由嫡长子担任。」
《漢語大詞典》:嫡长继承
中国旧时由正妻所生的长子(嫡长子)继承其父的身份和主要财产的制度。次子、庶子只能继承其父部分财产。女子无继承权。如果无嫡长子或嫡长子有罪疾,则立嫡长孙继承。
《國語辭典》:嫡孙(嫡孫)  拼音:dí sūn
称谓。称同祖的孙子。《红楼梦》第五回:「子孙虽多,竟无一个可以继业者,惟嫡孙宝玉一人,秉性乖张,生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
分類:嫡长长孙
《漢語大詞典》:冢孙(冢孫)
嫡长孙。 宋 叶适 《送王通判》诗:“ 左原 冢孙产 巴东 ,山灵地秀兼长雄。”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勋戚·嗣封新建伯:“ 新建伯 王瑞楼 承勋 , 文成先生 冢孙也。” 严既澄 《不遇》:“谁不知道我是‘大夫第’的冢孙?”
分類:嫡长长孙
《漢語大詞典》:重适(重適)
亦作“ 重嫡 ”。 古代称诸侯的嫡长孙。管子·幼官:“重适入,正礼义。” 尹知章 注:“重适,谓承重也。适,诸侯之世子也。”《宋书·礼志二》:“大功为重嫡之服,则虽誓,无復有三年之理明矣。”参见“ 承重 ”。
亦作“ 重嫡 ”。 旧时谓妇女再嫁。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直到 宋 朝,那一班‘业儒’的才说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话,看见历史上‘重适’两个字,便大惊小怪起来。”
《國語辭典》:承重  拼音:chéng zhòng
1.承受重量。如:「这栋建筑有坚固的承重结构。」
2.承受宗庙与丧祭的重任,通常指隔代承受。如当事人与其父都是嫡长子,而其父先死,其祖去世时,当事人需承受宗庙与丧祭的重任,为「承重孙」。如其父与其祖父都先死,曾祖父去世时,其人为「承重曾孙」。《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类》:「长子已死,嫡孙承重。」
《国语辞典》:承重孙(承重孙)  拼音:chéng zhòng sūn
当事人本身及其父皆为嫡长,而父先亡,于祖父母去世时,当事人需承受丧祭与宗庙之重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非但是嫡亲的祖父,并且他老子先死了,他还是一个承重孙呢!」
《国语辞典》:嫡孙承重(嫡孙承重)  拼音:dí sūn chéng zhòng
长子死,而由嫡长孙承嗣。《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类》:「长子已死,嫡孙承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