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札诲(札誨)
谓赐函教诲。旧时书信套语。《歧路灯》第八六回:“往者侄以侥幸联捷,曾由都门寄奉乡会硃卷四本,到今未获札诲。”
《漢語大詞典》:有分交
亦作“ 有分教 ”。 旧小说段终的套语,并提示情节的发展。清平山堂话本·曹伯明错勘赃记:“有分交 伯明 惹得烦恼。正是:争似不来还不往,也无欢喜也无愁。”《水浒传》第三七回:“不是 宋江 来和这人厮见,有分教: 江州城 里,翻为虎窟狼窝;十字街头,变作尸山血海。”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只因此牌一出,有分交:絶技佳人望枰而纳款,远来游客出手以成婚。”
《漢語大詞典》:琐渎(瑣瀆)
谓琐琐絮聒而渎犯对方,常作书信套语。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奇遇》:“再请问尊翁令堂在否?乞恕琐瀆,幸明见諭。”
《漢語大詞典》:四言八句
指旧时婚礼,新人交拜后,并坐床沿,妇女以金钱彩果散掷时所讲的吉利套语。四字一句,共八句。儒林外史第二七回:“进房撒帐,説四言八句,拜花烛,吃交杯盏,不必细説。”
《國語辭典》:言归正传(言歸正傳)  拼音:yán guī zhèng zhuàn
停止閒话,回归本题。《歧路灯》第一○六回:「一笔扫尽,言归正传。」《文明小史》第五回:「闲话休题,言归正传。」
《國語辭典》:言不尽意(言不盡意)  拼音:yán bù jìn yì
言语无法把所有的心意表达出来。《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今常用于书信的结尾,以表情深不尽之意。明。贾仲名《萧淑兰》第三折:「病中作词一阙,词寄菩萨蛮,奉上文郎云杰翰座,谨望挽回春色。词不尽言,言不尽意。」
《漢語大詞典》:下回分解
章回小说于每回之末所用的套语。现多用以喻事件发展的结果。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一:“他既然惹了 冠晓荷 ,他就须挺起腰板等着下回分解。他不能缩头缩脑的躲开。”
《国语辞典》:伏维尚飨(伏维尚飨)  拼音:fú wéi shàng xiǎng
旧时祭文中的套语。指恭请亡灵前来享用祭品。元。谢应芳〈寒食祭曾祖墓祝文〉:「匪云报本,庶不敢忘,伏维尚飨。」《三国演义》第九一回:「三更时分,孔明金冠鹤氅,亲自临祭,令董厥读祭文。其文曰:『……聊表丹忱,敬陈祭祀。呜呼,哀哉!伏维尚飨!』读毕祭文,孔明放声大哭,极其痛切,情动三军,无不下泪。」
《漢語大詞典》:奉申贺敬
送礼单上的套语,以表达敬贺之意。例如:若不得已,则割三头两省之土地,奉申贺敬,以换我几个衙门。——·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國語辭典》:对不起(對不起)  拼音:duì bù qǐ
对人表示抱歉。《文明小史》第四○回:「人家尚且替我们那般发急,我们自己倒明知故犯,也觉对不起人家了。」也作「对不住」。
《漢語大詞典》:非日非月
《荀子·赋》:“爰有大物,非丝非帛,文理成章;非日非月,为天下明。”大物,指礼;礼非日月,而与日月同功。后用为歌功颂德的套语。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与王太尉僧辩书》:“非日非月,苍生仰其照临;如云如雨,天下蒙其恩荫。”
《漢語大詞典》:泛话(汎話)
亦作“泛话”。 套语,浮泛的话。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 美成 艳词,如《少年游》《点絳脣》《意难忘》《望江南》等篇,别有一种姿态,句句洒脱,香匳泛话,吐弃殆尽。”
分類:套语浮泛
《國語辭典》:不在话下(不在話下)  拼音:bù zài huà xià
事情理所当然或告一段落,用不著多费唇舌谈论。《水浒传》第六一回:「自埋怨李逵,不在话下,过了一夜,次日天明起来,安排些饭食吃了。」《红楼梦》第三回:「雨村辞了贾政,择日到任去了,不在话下。」
《國語辭典》:不情之请(不情之請)  拼音:bù qíng zhī qǐng
不合情理的请求。常用于请托时的客套话。如:「请原谅我的不情之请,并希望你能帮我这个忙。」
《國語辭典》:等因奉此  拼音:děng yīn fèng cǐ
等因,用来结束所引来文。奉此,用来引起下文。等因奉此为旧公文用语。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