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丈二金刚(丈二金刚)  拼音:zhàng èr jīn gāng
(歇后语)摸不著头脑。意指弄不清状况、底细、原因。如:「他突然冒出这一句话,让人丈二金刚──摸不著头脑,愣在那里。」
《国语辞典》:一头雾水(一头雾水)  拼音:yī tóu wù shuǐ
比喻头脑里朦胧一片,无法明白。如:「这出戏毫无主题,看得我一头雾水。」
《国语辞典》:一盆浆糊(一盆浆糊)  拼音:yī pén jiāng hú
比喻头脑混沌不清,糊里糊涂。如:「这事究竟如何排解?我脑中仍是一盆浆糊。」
《国语辞典》:硬头硬脑(硬头硬脑)  拼音:yìng tóu yìng nǎo
头脑冥顽不灵。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这老头子,硬头硬脑的,正是躲避差徭游食户。」
《国语辞典》:头脑派(头脑派)  拼音:tóu nǎo pài
泛指做事能善用头脑思虑的人。
《漢語大詞典》:花岗岩头脑(花崗岩頭腦)
比喻头脑顽固而僵化。 毛泽东 《介绍一个合作社》:“至死不变,愿意带着花岗岩头脑去见上帝的人,肯定有的,那也无关大局。”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记者问》:“有坏的东西才能显示出好的东西。我看有‘花岗岩头脑’的人也是可以写的。”
《國語辭典》:昏天黑地  拼音:hūn tiān hēi dì
1.光线昏暗,无法辨别方向。《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鬼帅再变五色云雾,昏天黑地。真人变化一轮红日,升于九霄。」《东欧女豪杰》第五回:「忽然街上的电灯不知为著什么原故,霎时间全行熄灭,变了一个昏天黑地的世界。」
2.神智迷乱。《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郑蕊珠昏天黑地,不认得这条路是那里?离家是近是远?」《文明小史》第五二回:「翻译说完了,饶鸿生气得昏天黑地。」
3.形容人行为放荡,生活靡烂。《歧路灯》第一○○回:「亲戚除了你家,别哩俱是昏天黑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他倘是有点出息的,就应该出来张罗打点了;他却还是昏天黑地的,一天到晚,躲在赌场妓馆里胡闹。」
4.形容秩序混乱。《糊涂世界》卷二:「接著摆桌子开席,猜拳行令,闹了个昏天黑地。」
5.形容社会黑暗。如:「腐败的官员把社会搞得昏天黑地。」
《國語辭典》:昏头昏脑(昏頭昏腦)  拼音:hūn tóu hūn nǎo
思绪混乱,头脑昏沉。《西游记》第七二回:「却说八戒跌得昏头昏脑,猛抬头,见丝篷丝索俱无。」《儒林外史》第二回:「撒了一地的鸡骨头、鸭翅膀、鱼刺、瓜子壳,周进昏头昏脑,扫了一早晨。」也作「昏头搭脑」、「昏头晕脑」。
《國語辭典》:昏头转向(昏頭轉向)  拼音:hūn tóu zhuàn xiàng
1.形容有晕眩的感觉,无法辨清方向。如:「车子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我整个人昏头转向的。」
2.形容头脑不清,无法冷静思考。如:「一连加了几天班,我累得昏头转向的。」
《漢語大詞典》:昏胀(昏脹)
指头脑充塞昏沉难受的感觉。 老舍 《骆驼祥子》三:“他的头是那么虚空昏胀,仿佛刚想起自己,就又把自己忘记了。”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 小卞 的心往下一沉,头脑昏胀起来。”
《國語辭典》:昏昏沉沉  拼音:hūn hūn chén chén
形容昏迷不清醒的样子。《儒林外史》第三回:「我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梦里一般。」《红楼梦》第三四回:「宝玉只喝了两口汤,便昏昏沉沉的睡去。」
《國語辭典》:混头混脑(混頭混腦)  拼音:hùn tóu hùn nǎo
骂人糊涂的话。如:「他整天混头混脑的,不知干些什么事!」
分類:头脑胡涂
《漢語大詞典》:缠夹二先生(纏夾二先生)
方言。指头脑不清而言行多生枝节的人。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为半农题记〈何典〉后作》《〈何典〉题要》:“《何典》十回。是书为过路人编定,缠夹二先生评,而太平客人为之序。”
《漢語大詞典》:缠夹(纏夾)
(1).方言。谓头脑不清,举措多有误解。《官场现形记》第五四回:“幸喜他凡事虽然缠夹,只有读书做八股,却还来得。”
(2).方言。纠缠。 鲁迅 《热风·不懂的音译》:“凡有一件事,总是永远缠夹不清的,大约莫过于在我们 中国 了。”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干部与待遇十》:“但是原则既定之后,所研究的便是办法问题,不必牵涉到原则问题,否则缠夹不清,愈研究愈糊涂。”
《漢語大詞典》:柴头脑壳(柴頭腦殻)
谓笨,头脑不灵活。《作品》1981年第11期:“黄脸婆挥着条满是汗味的半湿毛巾,噼噼啪啪打着脚杆,数落老公是柴头脑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