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惇固
犹坚定。东观汉记·光武帝纪:“故 密 令 卓茂 ,束身自修,执节惇固,断断无他,其心休休焉。”
分類:坚定
《國語辭典》:金石  拼音:jīn shí
1.金,钟鼎彝器。石,碑碣石刻。金石指用以颂扬功德的箴铭。《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故功德铭于金石,著于盘盂。」
2.钟磬等乐器。《左传。襄公九年》:「以金石之乐节之,以先君之祧处之。」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乐府》:「志感丝篁,气变金石。」
3.兵器。《周礼。秋官。职金》:「凡国有大故而用金石,则掌其令。」
4.比喻意志、情感的坚贞。《后汉书。卷一五。王常传》:「此家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危如累卵,设非知远心如金石,怎成大业?」
《國語辭典》:动摇(動搖)  拼音:dòng yáo
1.摇摆晃动。唐。杜甫 阁夜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2.不稳固、不坚定。《汉书。卷一○。成帝纪》:「其罢昌陵及故陵,勿徙吏民,令天下毋有动摇之心。」
《漢語大詞典》:特立
(1).谓有坚定的志向和操守。礼记·儒行:“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其特立有如此者。”东观汉记·周泽传:“少修高节,耿介特立。” 宋 欧阳修 《〈苏氏文集〉序》:“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不醉反耻:“圣王重特立之人,而远苟同之士。”
(2).独立;挺立。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渐臺临池,层曲九成,屹然特立,的尔殊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北城上有 齐斗楼 ,超出羣榭,孤高特立。”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清 陈恭尹 《南海神祠古木绵花歌》:“挺生奇树号木绵,特立南州持絳节。”
(3).孤立。 明 张煌言 《上监国启》:“万里孤踪,一军特立。”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孤孑特立,无从考查。”
《國語辭典》:铿锵(鏗鏘)  拼音:kēng qiāng
拟声词。形容清脆悦耳的声音。《汉书。卷八一。张禹传》:「禹将崇入后堂饮食,妇女相对,优人筦弦铿锵极乐,昏夜乃罢。」《红楼梦》第五三回:「鸦雀无闻,只听铿锵叮当,金铃玉佩微微摇曳之声。」
《國語辭典》:坚守(堅守)  拼音:jiān shǒu
坚固的防守,不轻易放弃。《墨子。号令》:「官吏豪杰与计坚守者,十人。」《三国演义》第二回:「张宝带箭逃脱,走入阳城,坚守不出。」
《國語辭典》:坚贞(堅貞)  拼音:jiān zhēn
节操坚定不变。《后汉书。卷五六。王龚传》:「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贾秀才见巫娘子立志坚贞,越相敬重。」
《國語辭典》:介然  拼音:jiè rán
1.坚定不移的样子。《汉书。卷八二。傅喜传》:「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
2.耿耿于怀。《汉书。卷七○。陈汤传》:「庸臣遇汤,卒从吏议,使百姓介然有秦民之恨。」
3.隔开、间隔。《汉书。卷六○。杜周传》:「有旦莫偃伏之爱,心不介然有间。」
《國語辭典》:填海  拼音:tián hǎi
将海填平。如:「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充分展现了不畏艰难的坚定意志。」
《國語辭典》:反正  拼音:fǎn zhèng
1.由不正复归于正。三国魏。钟会 檄蜀文:「我太祖武皇帝,神武圣哲,拨乱反正。」
2.一反与一正。如:「相反可以相成,反正如能互用,困难自然迎刃而解。」
3.无论如何。如:「反正要来,不如早点来。」
4.敌对的一方向我方投降。如:「他率领部分弟兄,向政府军反正。」
《国语辞典》:不坚(不坚)  拼音:bù jiān
1.不牢固、不结实。《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城郭不坚,兵甲不多,战如不胜,当复如何?」
2.不坚定。如:「意志不坚」。
《漢語大詞典》:石心
(1).石的中心。 汉 王充 论衡·自纪:“玉色剖于石心,珠光出于鱼腹。”
(2).喻指坚定的意志。晋书·隐逸传·夏统:“﹝ 贾充 ﹞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绕其船三匝, 统 危坐如故,若无所闻。 充 等各散曰:‘此 吴 儿,是木人石心也。’” 唐 皮日休 《桃花赋》序:“余尝慕 宋广平 之为相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 宋 苏轼 《谢失觉察妖贼放罪表》:“布衣蔬食,或未死於飢寒;石心木肠,誓不忘於忠义。” 清 徐芳 《冬日宿净土岩》诗:“朝来石室开,暮来石室闭。中有石心人,自寒不由岁。”
《國語辭典》:锐意(銳意)  拼音:ruì yì
意志坚决。《后汉书。卷四三。朱晖传》:「及壮耽学,锐意讲诵。」明。于谦〈忆老婢〉诗:「锐意取功名,辛苦事纸笔。」
《國語辭典》:考验(考驗)  拼音:kǎo yàn
考察、试验。《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即敦请该生即日束装赴院,以便考验,申奏朝廷,引见擢用。」
《國語辭典》:铁心(鐵心)  拼音:tiě xīn
1.心如铁硬。比喻无情。如:「铁心郎君」。
2.意志坚定。宋。苏轼〈与李公择〉二首之二:「虽兄之爱我厚,然仆本以铁心石肠待公。」